他找來衛霞和向波,一起商議此事,問他們是否願意同行。
衛霞說:“董事長吩咐的,我還能不去。”
向波也說:“這個時候,抽兩天時間都沒問題。”
王強又問:“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準備點什麼?”
衛霞說:“那裡的老師應該是剛剛抽調過去的,我們可以準備點生活用品給她們。”
向波說:“希望小學我見過,一般都很小。你想,二十萬新建的學校會是個什麼規模。老師不會很多,可能就幾個,學生也不會很多。我覺得,為孩子們準備點課外讀物和圖書挺好。”
“那就都準備點。”王強說道。
向波連忙籌辦了十套簡單的生活用品和五百元的兒童書籍。
教師節的前一天,青基會派了專車來接他們。隨行的除司機外,還有一名工作人員。
王強急於向那名工作人員瞭解具體情況,便和他交流起來。
透過交談得知,這名工作人員姓陳,在青基會任幹事,幹這個有五年了,專門負責對接西部的援建專案。
王強問:“小陳,學校具體在哪個位置啊,大概是個什麼情況?”
小陳說:“此次捐建的學校位於大庸市武陵源區的青龍圩鄉。這個鄉在景區周邊,情況也有點特殊,少數民族同胞較多。從我的經驗來看,往往是他們群居集中的地方都很偏遠,教育資源尤其匱乏。”
“那師生方面呢?”王強又問。
“這個鄉本來只有一個中心小學,可容納六百名學生。但全鄉人口有一萬四千多,適齡兒童近千。此次辦學成功,可以解決當地90以上小孩讀書的問題啊。任教老師則是我們透過團省委在臨近的縣鄉召集的,加校長一起有七名。”小陳說。
“那這個儀式大概是怎樣的流程啊?”王強繼續問道。
“當地會有政府人員出面,區、鄉領導應該都會到場。先是掛牌,這次是新建,所以直接用你們公司的名字冠名,叫王爺青龍圩鄉希望小學。然後領導講話,你們也要講幾句,再就是學校校長,最後是開學典禮。我聽說,現在已經報名的孩子有兩百多了。”小陳回答道。
王強不再問了。他在想,自己要講點什麼才能鼓勵這些孩子們呢。
當晚,他們是住在大庸市的。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小陳就挨個叫醒了王強他們。
王強看了看時間,才六點。
小陳一邊向他們致歉,一邊引領他們吃早餐。他說,學校在山裡,路上需要些時間。
他們出發的時候也才六點四十五。
小陳一路解釋說,要在九點趕到那裡,所以耽誤了大家的休息。
王強說:“沒關系的,都是為了孩子們。”
車子出了市區沒多久,就進入了山區。這個季節正是大霧彌漫的時候,能見度很低,山路不僅狹窄,而且蜿蜒盤旋,高低起伏。沒有開過這種路況的司機怕是寸步難行的,即便像這位老司機,也把速度開得很慢。
衛霞說:“這種山路,又有這麼大的霧,我是分不清東南西北的。”
向波說:“看兩旁的植物能辨別方向,但要記清楚路線卻是個高難度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