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日,農歷正月十四,還有一天就是元宵節了。
不過,這在王強眼裡是個很平凡的日子。他之所以記得,只是因為過了十五,就算過完春節了。
這個春節他算是徹底地放鬆了,呆在家裡和黃晴、王燕一道好好地休息了幾天。節後公司要開年會,然後他還要到粵州去完成本期餘下的課程學習。
早餐的時候,王強習慣性地開啟了電視機。只要條件允許,他是每天都要收看中央臺早晚的新聞聯播的。如果有事沒趕上直播就看重播,365天幾乎從沒落下。
七點的鐘聲剛剛響起,電視機裡就傳來了沉重的哀樂。
王強知道,按常理應該是某位重要人物去世了。
當播音員念出一長串銜頭,然後報出名字的時候,王強不禁愕然了。他端著白米粥的手也跟著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一種無比悵然的情緒從心頭湧上來,直沖頭頂。“咣當”一聲,王強的碗滑落到了桌面上,嚇得黃晴趕緊從廚房裡跑了出來。
“怎麼啦?”黃晴問。
“是他...是他走了。”王強覺得喉頭幹澀,聲音也隨之哽咽起來。
“什麼時候的事兒啊?”黃晴問。
“昨晚九點。”王強聲音很小,大概也只有黃晴能聽得清。
黃晴也愣住了,站在那一動不動地盯著電視機螢幕,好像一眨眼就再也看不見似的。過來一會兒,她默默地說:“今年不是香港回歸嗎?他老人家看不見了,遺憾啊。”
王強沒有吭聲。他腦海裡浮現出一幀又一幀畫面,像電影膠片一樣播放著。有恢複高考時,年輕人們歡呼雀躍的場面;有知青返城時,大家高興萬分的場景;有他在大會上認真做報告的畫面;還有他接待外賓時的詼諧應對等等。這些都像昨天發生的事情,那麼清晰,但又彷彿那麼遙遠。
王強的眼裡閃出了一點淚花。他不光是為他,也是為了知青隊友們,還為現在享受著幸福生活的人們。
黃晴當然知道這種特殊的感情,包括現在能堂堂正正地坐在門店裡做生意,都要感謝這位民族偉人制訂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她輕聲對王強說:“我們該做點什麼呢?”
“買束鮮花吧,再買兩只蠟燭。”王強囑咐道。
“你是說,擺在家裡?”黃晴問。
“我這裡有他的文集,封面上有他老人家的照片,我們就把文集當遺像吧。為他獻束花,點支長明燭,也算寄託一點哀思了。”王強說。
“這合適嗎?王燕一會兒起來看到了,還不知咋回事呢。”黃晴質疑道。
“那就告訴她,讓她永遠記住。”王強大聲說。
黃晴出去採買的時候,王強跟關河通了電話,很悲傷地向他說起了這個噩耗。
關河情緒也很低,說道:“我昨晚就知道了,辦公廳群發的訊息。估計後天,市委市政府也會組織相應的悼念活動。老人家終究還是沒等到香港回歸啊。”
“不會發生什麼大的政治事件吧。”王強問。
“怎麼會呢。老人家把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推送到臺前,自己老早就退居幕後了。要不,哪來這些年繁榮穩定發展的大好局面呢。”關河忙說。
“過幾天我又要下粵州學習了,回來再會面吧。就是忍不住想好好悼念一下老人家。”王強的語氣仍是很消沉。
“好吧。我們這代人,不都一樣嗎?”關河那邊先掛了電話。
王強這邊依舊神傷,這種情緒一直蔓延到元宵節,悶悶不樂的。
連王燕都說:“爸爸,別那麼消沉了,爺爺不正是希望我們大家的生活都要幸福和快,王強的情緒才算有所好轉。
王爺公司的年會和年度營銷管理會議是在節後組織召開的,主要還是因為王強的時間比較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