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幾個月裡,王強做了幾件事。
一是跟李進軍一道,做了一次深度的市場調研。針對現有消費人群、營銷網路及渠道進行了全面而廣泛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許多規律性的結論,這為王爺公司的整體戰略制訂打下了堅實基礎。
王強透過調研,加強了對市場及産品的認識,對網路和渠道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應該說,從決策角度來看,增加了不少貼合實際的砝碼。
二是與王興國一起,參與了幾次新産品口味的調變。雖然到目前為止,王強他們並不十分清楚要開發出怎樣的産品才能很好地迎合消費者的口味習慣,但更多地嘗試讓王興國的研發水平和技能有了長足的提高。這也為日後研發更多的産品創造了有利的先決條件。
三是參加了由莊曉芸組織的招聘面試工作。這其中有涉及到財務、營銷、行政等各個方向的崗位,王強與面試人員都做了詳盡的溝通。這個過程中,招聘到了王爺公司急需的幾個崗位人員,如行政主管、行政助理、財務主管、出納、銷售主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新進的行政主管叫羅冰。他是星城人,三十歲,有政府工作背景,之前在省農業廳的一家二級機構上班。因為單位改制,才出來找工作的,父母雙親也都是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
王強比較看重的是他的經歷和背景,認為他能很好地承擔外聯工作事務。交談中,王強發現,羅冰是個表達和行動能力都很強的人。唯一的不足是處事不夠細心和有耐心,而這其實正是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因此,王強心裡還是寄望於向波能很好地調教他。人無完人,總要給他一點時間和機會,才能讓他盡快成長起來。
又過了幾天,衛霞整理的資産評估報告出來了。她用了資産基礎和預計收益兩套演算法,所以得出了兩份結論資料。資産法測算出的公司價值約3500萬元,而收益法算出來的高達5600萬元。
王強好奇地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衛霞解釋道:“資産法是根據公司現有資産、銷售網路渠道構建成本、公司利潤等因素綜合考量整理出來的,資料是比較清晰的,但難以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表外資産,比如營收增幅和品牌價值等,所以數值相對保守。而收益法是依據資産未來預期收益折現處理來估價的,像王爺公司這樣營收漲幅較大的公司,一般都按利潤的7—10倍進行估值,所以顯得比較大。我還只選了7倍呢,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王強說:“那就一碗水端平,取個平均值吧。但兩套資料資料都要保留,也好成為估值的重要依據。”
衛霞問:“你的意思,按4550萬進行配額是吧?”
“嗯,可以。你回頭把資料交給向波,由他牽頭發起認購,具體的原則及要求我會跟他交流的。”王強說。
“說起這個事,我還真佩服王自力和向波,也不知從哪弄來的錢。海王公司認購,王自力一下拿出20萬。聽他說,王爺公司股份也要認滿,還說不差錢兒。向波也是,那邊交了15萬,說餘款春節前一定交來。”衛霞驚訝地說。
“那是好事啊。怎麼,你有困難?”王強問。
“我想問問,配額多少?我看自己的錢夠不夠。”衛霞說。
“打算拆10,每個人不超過0.5。”王強回答道。
“百分之零點五?那也接近二十三萬啊。這...還真沒有。”衛霞一下子變得花容失色起來。
“有多少?”王強笑道。
“八九萬吧,這幾年只有這麼多存款。我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衛霞不好意思地說。
“剩下的慢慢扣吧。”王強當然瞭解她的底細,包括她的性格。
“嗯,知道了。”衛霞一臉緋紅地走了。
向波接手了這項造福全員的工作。
王強告訴他,以後每隔五年進行資産評估,然後增發和配額。當然,主要還是針對老員工和新進的高層人員。
向波馬上和莊曉芸開始起草管理層認購股份的檔案資料和內部管理制度來。在他緊鑼密鼓地推進下,王強出讓了8的公司股份,配發給了十幾位中高層管理人員。大部分認購的是0.5,也有幾個認的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