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就是園藝師和培訓講師,你可以請教她。”楊昌運笑著說。
谷小雨連忙回答道:“主要還是茶樹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這個回答很籠統,能說得具體些嗎?”李鵬飛也想多瞭解一些。
“具體說有四個方面內容。一個是新茶園的規劃、開墾和定植,二是茶園的日常管理,三是低産茶園的改造,四是茶園的病蟲害防治。”谷小雨回答得簡練且專業,看來也是專家一枚。
“小雨姐姐,這些你都懂啊,真厲害。”王燕驚訝得豎起了大拇指。
“小雨果然很專業。燕子,以後你可要向她學習。”王強也忍不住贊嘆道。
“我現在就已經開始啦。”王燕頑皮地說道,同時又伸手過去挽住了小雨的胳膊。
他們走進竹籬笆一看,只見裡面搭著一些大棚,有兩三個人在裡面工作。他們看到楊昌運和谷小雨,連忙過來打招呼。
楊昌運大聲問道:“前幾天那個20號新品種怎麼樣啦?”
“存活了,性狀表現很穩定。”有人回答道。
但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他們種的並不像茶樹,而像青菜苗,還都是用盆栽的,像種花一樣。
李鵬飛摸著頭說:“我還以為基地是茶園呢,原來是育苗場啊。”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呢。”王強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裡算是試驗田,真正的武夷巖茶可不産在這裡。”楊昌運故弄玄虛地說。
“那會在哪裡呢?”王燕只好把他們的疑惑提出來了。
谷小雨認真地說:“真正的武夷巖茶都是産自山上的,現在都劃成了景區,我們公司的核心資源也在那裡,就是傳說中的三坑兩澗。”
“什麼三坑兩澗啊,壓根兒就沒聽說過。”李鵬飛知道這應該又是典故了。
“看來您還不是武夷巖茶的資深茶客,我解釋一下。三坑兩澗就是所謂的中心正巖區,茶客都以喝到那裡産的巖茶為幸。三坑指的是牛欄坑、慧苑坑和倒水坑,兩澗指的是流香澗和悟源澗,而最著名的大紅袍母株就在那附近的九龍窠絕壁上。”谷小雨介紹道。
“這些資源都是昌運公司的嗎?”王強問。
“那可不敢,我們只有流香澗和牛欄坑兩處。”楊昌運忙說。
“越說越想去看看了。”這倒引起了李鵬飛莫大的興趣。
“一定會帶你們去參觀大紅袍母株的。”楊昌運笑著說。
“我也想看看你們的自留地。”王強說道。
“可以啊,只是山路崎嶇。只要你們不懼艱辛,我當然歡迎囉。”楊昌運暢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