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基地的路徑是從這座山丘爬到旁邊那座山丘,因此只能步行。
楊昌運和王強在前面走著,一面向他詳細解釋茶園不連片的原因。
李鵬飛見插不上話,只好陪著王燕和小雨在後面走。不過跟她們一起,倒總能找到話題,因此聊得也還愉快。
從交談中,他們得知小雨姓谷,畲族人。她從小就是土生土長的採茶女,後來讀書也只離開了幾年。不過仍是在閩南上的大學,就是傳說中那所特別美麗的鷺島大學,讀的園藝專業,回來正可謂大有用武之地。
王燕羨慕地說:“小雨姐姐,你這算是專業對口啊。我看得出來,你對茶葉是有一份特殊感情的。”
“當然啦,這可是老天賜予我們武夷人民的瑰寶。”谷小雨自豪地說。
“我能想到你們揹著簍子採茶的景象,日曬雨淋的,應該很辛苦吧。”李鵬飛覺得谷小雨是那種很能吃苦的農家孩子,自然多了份憐香惜玉的關懷。
“還好吧,只是以前的山路沒現在這麼好走。現在搞景區開發,到處都鋪了水泥路。原來可全是山路,還要帶著鐮刀劈柴開路,每天要趕幾十裡山路去採茶。”谷小雨嘴裡雖然說的很辛苦,但臉上流露出的是略帶幸福的表情。
“那每天能有多少收獲呢?”王燕又開始好奇了。
“剛開始學徒的時候,只能採個三四兩,還不是嫩芽。後來熟練了,每天就能採個七八兩啦。”谷小雨說道。
“那還是很有收獲的嘛。”李鵬飛當然知道武夷山區的茶葉價值不菲。
“反正我們村裡大部分人家都是靠採茶和製茶營生的,我的學費和家裡的用度都是這麼來的。”谷小雨每每提及此事,總是感到很驕傲。
“那我要向你學習。”王燕好像有所感觸。
這邊,楊昌運向王強介紹說:“茶樹雖然容易存活,全國各地也都有分佈,但真正好的茶葉卻牽涉到很多自然的先決條件,比如氣候、地形、土壤、陽光、溫度、降雨量等等。”
“哦,具體是怎樣的呢?”王強很是好奇。
“從我國的情況看,茶樹生長一般在北緯30度以南,尤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而它對地形條件要求很特別,最喜歡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坡地。這種地方一般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長發育都非常有利。但又不能超過一千米,它經不起高山的寒凍。它所需要的土層厚度在一米以上,通氣性、透水性、蓄水性都要好,對土壤中蘊含的有機物質和酸堿度有一定要求。此外,它對光照和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再就是溫度了,除了大氣溫度外,對地表溫度也有所要求。”楊昌運介紹得很專業,還很詳盡。
“那這麼說來,它一點也不比那些牡丹、芙蓉之類的名貴觀賞植物容易伺候咯。”王強第一次覺得茶樹這麼矯情。
“好茶即是如此方能産出。”楊昌運非常肯定地說。
“那武夷山地區應該算是充分滿足了這些條件吧?”王強問。
“可以這麼說。這裡的氣候條件沒得說,但也有它自身的特點和侷限性,比如說土壤。武夷山的巖層構成分別是火山岩、沉積巖和變質巖,在很多地方裸露在外都可以看到,而只有後兩者上才會有土層覆著。這樣的話,整個武夷山地區適合種植茶樹的土壤面積就大打折扣了。”楊昌運不無惋惜地說。
“嗯,是有點可惜。還有些什麼原因呢?”王強繼續問。
“比如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些個山丘,西面靠大山,光照就很受影響,因此只能在東南北三面種植,具體還要分析一下土壤條件是否允許。”楊昌運舉例說明道。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登上了基地的山丘。
楊昌運說:“政策方面的情況晚餐的時候我再跟你詳細介紹,我們先看下基地吧。”
這裡比那邊的山丘略高,整個基地用竹籬笆圍了起來,門邊插了塊木牌,上面寫著“昌運茶業公司育種及培訓基地”的字樣。
李鵬飛上前一步,指著牌子問道:“這個培訓是學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