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休。”王興國皺了一下眉頭。
“可即便上班的人也沒什麼事情吧。”莊曉芸不依不饒地說。
“只是這個把月,下個月就得忙起來了。”王興國語氣不太好。
莊曉芸覺察到了,忙說:“您別誤會,我的意思是,每年都會出現這樣的空檔期嗎?”
“那得看銷售那邊的情況,他們賣得好,我們事兒就多。”王興國只是應承。
“那有什麼好方法能幫公司節約一部分人力成本嗎?”莊曉芸試探性地問。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生産任務得有人做,更何況我們的人手在生産飽和期還不足。”王興國有點不耐煩。
莊曉芸感覺到氣氛在變化,於是說:“王總監,那我們換個話題吧。生産部目前的薪酬是怎樣設計的呀?”
王興國緩和了一下,回答說:“目前是固定薪資,同勞同得。級制上會有點差異,技術人員比生産工人稍微高一點。”
“也就是說,目前差異很小是吧。”莊曉芸問。
“也有兩百到四百的差距。”王興國說。
“那您覺得可不可以針對各個崗位的工作實績進行考核呢?”莊曉芸又問。
“你是說生産任務還是産品品質啊,我們只對成品負責。要考核也行,那就整體考核,一碗水端平,大家都很辛苦。”王興國沒好氣地說。
莊曉芸感到了大問題,而且症結就在王興國這裡。計劃經濟的大鍋飯思想已經在他的頭腦裡紮根了,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只有從改變王興國的認識開始。可他明顯産生了一些抵觸情緒,不能再讓這種情緒惡化下去。
想到這,莊曉芸站了起來,向王興國禮貌地點了點頭,說:“王總監,謝謝您。今天先談到這裡,我先理順一下思路再來找您。”說完,轉身向外走。
她聽到背後傳來王興國的嘀咕聲。“搞什麼,三言兩語就能談出什麼問題來。”
莊曉芸意識到,王興國的思想認識需要提升或改變,但這種引導必須由一個在他面前有足夠影響力的人來完成。她想來想去也只有王總了,可自己怎麼向王總說明這個情況呢。她有點拿不準,覺得還是應該先問問向波,看他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向波聽完莊曉芸的陳述,基本上明白了大概。他說:“凡事不總是暢行無阻的,一定不要氣餒。要推行軍事化管理,肯定是要打破些行為習慣的。目前謀劃的變革遇到了思想認識上的攔路石是正常的。能迅速改變王總監認識的,只有王總,找他準行。”
莊曉芸說:“我也想到了這一層,可不知怎麼向王總提。”
向波笑著說:“這個好辦,帶著方法提問題。你先想好自己的路子,李總那邊不是提出了結果導向嗎,生産這邊肯定是不通用的,你可以來個過程導向啊。在生産流程中考核,不就對事不對人啦。還有王總監的平均主義肯定也行不通,這點必須指出來。再一個就是關於生産計薪計酬的問題,這個倒可以參照營銷的做法,採取底薪加記量或記件的方式。這樣一來,生産工人就會關注效率,技術人員也會抓好質量,不是一箭雙雕嗎?”
“你還真有點子,我就這麼去跟王總說。”莊曉芸高興地說。
“還有一點,我要提醒你。王總找王總監交流的時候,你千萬要回避,這樣他們交流的效果會更好。”向波補充道。
“嗯,知道了。”莊曉芸直接去了王強的辦公室。
王強聽了莊曉芸的彙報,意識到這個情況非常重要。他太清楚自己這個表叔的性格了,認死理,要轉變他的思想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這個事情中,肯定要支援莊曉芸,她是有道理且有方法的。
王強說:“這樣吧,我找他談,你剛才說的是三個方面的問題吧。”
莊曉芸說:“是的,其實主要是解決平均主義的思想問題就好了,其他的應該好溝通。”
“這個工作我來做,但你別著急,我會盡快找個合適的時間。等我談完了再通知你,你再去,好吧。”王強囑咐道。
“好的。”莊曉芸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