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正雷就把做鞋的東西送過來了, 一些布,帶著一個修釘鞋的小機器,還有樊香說的松緊帶似的布。
當然還有5張工業券。原來王婧說再給她借的,樊香不讓,與其讓王婧借, 還不如她自己借呢。兩家關系已十分親近, 王婧也沒再客氣。
樊香心裡想,她現在可真是身兼數職了,領袖思想的學習任務不能丟,免得時間長忘了,用的時候出錯誤。
除此外,她白天要當裁縫,業餘時間要培育木耳或者其他菌種,要看自己喜歡的書, 靈感來了要畫個服裝圖,要和孩子們溝通,保證他們健康地成長,還要準備寫一本蘑菇種植的書, 現在又多了一個做鞋的任務, 真是把所有時間都排得滿滿的。
為了分配好時間,她專門做了一個表格,寫上什麼時間幹什麼,把學習領袖思想的任務放在了白天在裁縫社裡時,那時她也不會任何時間都在忙, 抽空看看不忘就行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她是先進,時刻不忘學習領袖著作。
和孩子溝通的時間主要放在了吃飯及飯後的半小時活動時。有院子,吃飯後在院子裡走動一會兒消食時就是她和孩子們的交流或者她講故事的時間。
講故事完畢,她準備每天寫一個小時的書,直到把書全部默寫完畢,這本書也算是她的心血,裡面有不少她養蘑菇的心得,還有依據現有條件做的改變。
業餘時間她的專業及愛好也不能丟,看喜歡書的時間放在了睡覺前。
這些任務中,她培育菌種及做鞋的事最迫切,兩個都是成功後就可以不用怎麼管了。她分配的時間就是寫書後及她讀喜歡書之間的時間。
說幹就幹,她先找花朵兒換了一種新的菌種,架輕就熟種了下去。接著就是做鞋,如原來做鞋一樣煮了稠麵糊,等它涼了之後,在布上抹上一層讓它浸透,把布貼在平整的木板上。
樊媽媽看到,“看你這日子忙得都要腳不沾地了,這個我來做,你去忙別的吧。”她壓低聲音,“住著這麼好的房子,你還是早些在菌種種植上做出成績,不然一直沒進展,這房子萬一收回了怎麼辦?”這便宜,哪有那麼好佔的。
“您做行嗎?”想讓老人來享福的,怎麼能使喚老人呢?
“你都忘了最初是誰教你抿鞋板,納鞋底的了,現在覺得你老孃不會了?”
樊香賠笑,“我意思是你老忙了一輩子了,現在不是想讓您享享清福麼,怎麼好再讓您跟著忙碌?”
“正是忙了一輩子,這一閑下來,特別是你和孩子們都走後,我這心裡像長了草似的發慌。周圍的人也不認識,連個說話的都沒有,這才幾天,我覺得自己就像生鏽的織機似的,整個骨頭都是不得勁。”
忘了人得有事情做,特別是對媽媽這樣勤快一輩子的人來說,樊香把碗遞給了她。
愛華及愛紅也要幫忙,老人皺紋笑成了一朵花,“來來,你兩人把碎布給我伸平,一人一邊按著不讓它們跑。”
程愛軍也想上前,老人把他攆走,“男孩子不幹這樣的活。”
“那外婆我給您捶腿。”程愛軍很有眼色地找到了另一件事。
“哎呀,我外孫可真是乖,像你媽媽一樣,最孝順不過。”
看老人孩子都高興,樊香去寫書,其實只是把花朵兒給她的那本書內容,加上她的實踐經驗再抄一遍。不過蘑菇的每一個過程,她都在紙上留了空白,準備到時配上照片。
想到老人有事做了高興的樣子,第二天,送走孩子們後,樊香找了個空去了商店見劉新珍。
劉新珍打趣她,“你這大忙人怎麼有時間過來了?”
“我想買個收音機,哪個比較好?
“我悄悄告訴你啊,上海出的紅燈牌711系列的最好,這個款獲得了收音機評比第一名,雖然稍貴些,但是款式大方,音色好,質量過硬,你要買的話就買這個,剛好商店裡進了幾臺,我給你留一臺?”
“不知道要多少錢,多少工業券?”
“27塊錢,15張工業券。”
上班後樊香才知道,這時候一張工業券也不是那麼好拿的,10塊錢工資才發一張工業券,並且不四捨五入,比如工資58元,照樣是5張工業券。
現在只要與工業有關系的東西,如腳踏車、縫紉機等都需要工業券買,能有工業券的家庭,都是條件較好的,基本沒人願意賣,大家都是互相借用,攢夠了買東西。所以第一次買東西時劉新珍替她出工業券可是十分不容易的。
“那我回去藉藉,這個工業券我還沒領到。”
“你可得快些,這個款一臺難求,時間長了我怕留不住。”劉新珍說著,遞過來3張券,“我這裡也只有這幾張,你先用。什麼時候有了再還我就行。”
“謝謝。”樊香沒想到劉新珍會這麼大方。她回去問裁縫社的人,“誰手裡有工業券,能不能先借給我,我以後有了再還。”
“你這是準備買什麼要用工業券?”
“準備買個收音機,好經常能聽到領袖他老人家講話。”樊香找個理由。
“我明白了,怪不得你是先進,我是普通車工,你這學習精神就完全比不上啊。”陳曉芬打趣完說,“我家裡還有2張,暫時用不上,明天拿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