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人摸袖子的時候,他也摸了袖子,裡面很幹淨。
他把那枝帶著露珠的槐花遞給陸議,從腰帶上扯下一塊玉,遞給小藥僮。
小藥僮接過,一塊淺綠色的古玉,泛著瑩瑩的光澤,不知何價,但肯定超過了一兩銀子。
老者也看了過來,笑呵呵地說:“徒弟呀,把玉還給人家,三位小朗君一看就是知禮之人,診金不要也罷。”
小藥僮氣呼呼地瞪著自己不靠譜的師傅。
陸議恢複了淡定,笑著朝顧嶽拱了拱手,道:“在下陸議,謝謝俠士慷慨相助,明日我便帶來診金,贖回此玉。”
顧嶽看著他:“身外之物,陸朗君不必放在心上,告辭!”說完便扛著劍走了出去,又一臉陶醉地沉浸在雨幕中。
在腦中把孫權的劇本又過了一遍,發現這兩人如果沒有後來老年昏聵的孫權對陸遜的逼辱,其實還是很甜蜜的一對好兄弟,互相成就的一對明君賢臣。
其實自己的任務很簡單,照著劇本演好孫權的一生,在最後的時候,對陸遜好一點,別做那件混帳事,就ok了。
回到府邸,正堂內,擺了一桌菜,一個端莊嚴肅的夫人坐在上首,兩個男孩一個女孩分列一邊,都眼巴巴地瞅著桌上那盤清蒸鮭魚,不時地抬頭看看母親,又轉頭看看院子,在看到孫權扛著把劍慢悠悠地晃進來時,三個孩子頓時歡呼起來:“二哥回來了,母親!”
顧嶽打量了下三個小孩的目光,覺得終於可以吃到那盤鮭魚比見到二哥回來要重要地多。
“權兒回來了,怎麼都淋濕了,先去換一下,再來用飯”夫人輕聲道。
“是,母親!”顧嶽朝上座的夫人躬了躬身,朝內堂走去。
三個小孩繼續眼巴巴地盯著桌上那盤清蒸鮭魚,心裡想著平日裡風風火火的二哥怎麼那麼穩重,看起來慢吞吞的,真急人。
吳夫人看了眼正拼命嚥著唾沫的老三孫翊,八風不動。
直到看到二兒子穿著幹淨的衣服走出來,在自己身邊坐下,才舉起筷子,輕聲說道:“用飯吧”
老三孫翊立馬飛筷伸向那盤鮮美的鮭魚,老四孫匡和老五孫尚香緊隨其後。
顧嶽拿起筷子,也伸了過去,夾起一塊魚鰭處嫩肉,放到吳夫人盤中,恭敬地說:“母親請用”
吳夫人笑著看了他一眼,欣慰地說:“權兒長大了”
顧嶽又夾起一塊,仔細地挑了刺,放到小女孩的盤子裡,孫尚香一口把那塊魚吞了,抬起眼睛看著二哥,眼光裡有那麼點受寵若驚的味道。
哼哼,東吳大帝孫權,可沒有我顧嶽這麼紳士,腦中的劇本裡雖然沒有吃飯這些細枝末節,但想來也應該跟狠吞虎咽的孫翊差不多。
第二天一大早,顧嶽便醒了,按時辰,他應該去聽學了。
學堂裡除了他,還有一個學生,叫胡綜,是個濃眉大眼的老實孩子,對自己恭恭敬敬的,很是無趣。
講學的張先生是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正口若懸河地講著老子的無為之道。
顧嶽暗自搖了搖頭,在這個大爭的世界裡,講無為而治,比讓一個妓女保持貞操還要可笑。
回府用了飯,看到吳夫人坐在正廳,正在聽從前方戰場回來的部曲彙報孫策的情況。
顧嶽走了過去,立在吳夫人身側,凝神聽著戰報。
孫策已拿下會稽,收服虞翻。
對這個如熾烈陽光普照江東大地的男子,孫權心中如父如兄的大哥,顧嶽心中很是敬佩。
看到吳夫人一臉擔憂,顧嶽安慰了她幾句,便扛了劍,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