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款自爆飛行器的定位必須好好考慮一下,市場上很少見到這類產品的原因,就是作為一款一次性的武器,成本和價格較高,註定它只能作為特種武器使用,而無法配置到單兵。
但是張大衛覺得,以目前科技水平及電子裝置設施的普及,在量產的情況下應該能夠有效的壓縮成本,以特種作戰的武裝團體為主要銷售源,依託市場進行多元化的開發和經營,應該還是比較有市場的。
所以他當即決定立即組織研發,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必須儘量縮減成本。在不計算研發成本的情況下,量產後的單枚成本不得高於兩百到三百聯邦幣。
便宜!好用!
這才是這款武器銷售的關鍵。
張大衛當即作出部署,自爆飛行器要儘快的研發出來,s公司的外勤部可以作為第一個試用客戶。同時也不要僅限於一種自爆飛行器的研發,對機體構造和爆炸模組等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多種的操作方式,把鋼珠替換成鋼釘或者帶有倒刺、放血槽的高階貨色等。
同時受到機械師的影響,張大衛提議兵工廠在生產武器之餘,利用現有的裝置,調整生產計劃,增加地雷的仿造和生產。
沒錯,是地雷。
這種生產工藝簡單,使用簡單,但卻威力和震懾作用極大的小玩意兒!
時至今日,地雷對後世的影響,樂觀計算仍需百年才能消除。世界上現有的地雷主要都是二戰時佈下的,在第一世界的統計中,埃及位居榜首,埋在土裡仍具威脅的地雷就高達兩千多萬枚。
兩千多萬枚是個什麼概念?
兔子國南方邊境有個村子,87位村民只有78條腿,可見地雷的禍害之久。
但不可否認,地雷是最具效比的武器裝備。
也是各方士兵最喜歡用的武器,甚至張大衛最開始防衛人手缺失的時候,都選用地雷作為防衛手段。這類武器對敵人有極大的心裡震懾作用,起到的效果遠遠大於所表現出得殺傷效果。
張大衛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組資料,基本一萬枚反坦克地雷,就能毀傷四千輛坦克。而一萬枚反坦克地雷的成本,僅僅相當於兩輛主戰坦克或者四百枚專用的反坦克導彈的價格。
:4000:400:2
這筆賬不用算就應該很明白。
獸人機械廠完全可以先仿製效能成熟、結構簡單的人員殺傷地雷,目的是擴寬軍火的銷售面,創造更多看似微小的利潤。等後續技術儲備成熟,生產規模擴張了,就可以仿製難度更高一點的反坦克地雷、彈跳雷、塑膠雷,甚至是配套的佈雷器等。
這是一個緩慢的生產升級的過程,是技術和資本的儲備。
張大衛最終的目標,是可以生產結構並不複雜,可以直接拿來仿製或者進行拉皮美容的老式輕重機槍,甚至是槍榴彈、迫擊炮和火箭炮等。
如果可以的話,再從仿製走上自主研發。世界上的機械火藥武器系統已經發展到了瓶頸,而市面上有的是過了期,或者不受專利保護的成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