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喝著清茶,道:“辣椒吃多了上火,少吃能開胃消食散寒除溼,冬季寒冷時節,或者南方溼瘴之地,食用都大有好處。”
“大郎言之有理,此物可在我中原之地種植嗎?”
李程笑道:“自然可以,只是辣椒喜暖怕寒,喜溼怕澇,又忌高溫暴曬,因而種植麻煩,需要細心照看。時間上嘛,年後開春可先於室內育苗,待出了葉再移入田中,可以提高成活數量。”
馮英嘆了口氣:“大郎真是活諸葛,連農事都知曉。”
李程笑而不語,心裡卻道,現代辣椒種植面積廣泛,家裡有田地的誰不是講的頭頭是道,具體操作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正是老話說的眼高手低。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曹彬又問道:“今日的吃食,大多不知是何物,大郎能否解惑?”
李程準備的材料並不算多,但份量都很足,肉菜有牛羊肉卷、毛肚、魚丸、魷魚片等,蔬菜是娃娃菜、冬筍、生菜、菠菜、茼蒿、海帶、藕片、香菜、土豆片。豆製品是主力軍,什麼鮮豆腐、凍豆腐、千張、腐竹、花幹、等等。
菌菇就只准備了平菇和金針菇,李程自己並不喜歡香菇的氣味,因此沒買。
調料自然少不了芝麻醬,別的還有韭花醬、蒜泥、花生碎、香醋、香油等等,算得上豐富了。
飲料被李程用從海外帶回來的,給糊弄過去了。
兩人聽了李程的講述,不禁大為讚歎。
肉菜倒是罷了,對於權貴人家算不得什麼。
只是秋末時節還能有這麼多蔬菜,最為難得。
古代沒有蔬菜大棚,僅皇家建有溫室,能在冬日裡出產一些蔬菜,量少的可憐,大部分用來賞賜大臣,以示恩寵,只是那份量做出來哪裡能夠吃。
豆腐這東西出現較早,到了五代時,已經在民間風行,為平民大眾所喜愛。在大周,也隨處可見。前段時間在城裡閒逛,李程就見到過賣煎豆腐的小販。但是品種上比較單一,遠沒有後來那麼多的變種。
首發:塔&讀小說
李程忽的想起了自己準備要種高產作物的事,正好,可以先給曹彬打個招呼。
“兄長,小弟有一事還要兄長幫忙。”
“大郎但說無妨。”
“小弟從海外帶回的東西里,有三種莊稼,十分的高產,且宜菜宜糧。土豆,就是剛才吃的那個黃色的薄片,一畝能產千斤以上,嗯,折十石吧。還有一種叫紅薯,產量與土豆相仿,第三種叫玉米,要差一些,約莫數百斤吧。”
實際上在現代土豆紅薯的畝產都在三千斤以上,玉米也能有一千斤,只是首先古代沒有那麼多的肥料供農田使用,嚴重影響產量。
其次,現代一畝地約合六百六十七平方米,隋唐以後一直到明朝,一畝地只有六百不到,因此,畝產還要減些。
曹彬聽了這話,噌的一下站了起來,兩眼精光直冒,顫聲道:“大郎莫不是在消遣愚兄,畝產十石的莊稼,可稱得上是神物啊!”
其實他心裡已經信了幾分,主要是李程一直以來的神奇表現給了他信心。若是別人這麼說,早被他一口啐臉上了。
喜歡穿越順便修個仙請大家收藏:()穿越順便修個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