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十五年九月十一。
距離臨安城閉城已經過去了整整十日,臨安城十二門依舊緊閉,沒有一絲開啟的跡象。
臨安城作為啟國都城,常備的糧米自然不少,即便沒有一粒米入京,臨安城的補給也至少可以堅持三個月無虞。
此時,距離臨安城千里之外的西陲,有兩個瘦削的漢子駕著一輛馬車,正晃晃悠悠的朝著函谷關而去。
函谷關,是啟國和西楚的邊界,兩國以函谷關為界,函谷關以東,是啟國的國土,過了函谷關,就是西楚的境界了。
啟國在三國之中處於弱勢,之所以能存在百多年,其中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佔了地利。
數十年前,啟國的北疆是淮河,後來失了江淮,只能藉著長江而守,這兩道天險,擋住了齊人的滾滾騎兵。
而啟國的西陲,就是以天下雄關聞名的函谷關,這裡是秦晉豫的要衝之地,穀道只能容一車透過,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聖人西出函谷關,便是從這裡出關。
正是這一道雄關,矗立在巫山山脈之上,守衛了啟國一百年的太平日子,讓蠻橫霸道的楚國不至於東征啟國,三國之勢得以延續了百多年。
眼下,這一行人也要從函谷關西去,不過這一道雄關。
駕車的兩個削瘦漢子臉上盡是謹慎之色,他們舉止之間章法井然,顯然是練過許多年武道行家。
兩個人一人駕車,一人四下觀望,馬車緩慢而堅定的朝著函谷關關口而去。
約莫到了中午時分,望風的那人從包袱裡取出一些乾糧以及風乾的臘肉,遞進了馬車之中,語氣頗為恭順。
“葉公子,這裡不沾村店,只能委屈你吃一些粗糧的,等過了關,數不盡的榮華富貴正在等著公子。”
馬車裡探出一個少年人的腦袋,他伸手接過乾糧,低聲道了聲謝,又縮了回去。
少年人把乾糧分成了三份,遞給了車廂裡的三個人,柔聲道:“阿孃,小弟小妹,吃飯了。”
少年人的母親是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婦人,只是臉色有些發黑,面板也多有幹皺,看起來好像已經四十歲模樣。
她接過少年人遞過來的乾糧,憂心忡忡的說道:“這一路十來天不分晝夜的趕路,明兒,你這是要帶我們去哪兒啊?”
少年人正是趙顯走失的那個學生葉明,他年紀在趙顯的學生中算是大的,只比徐濤小上一些,今年已經有十四歲了。
葉明拍了拍母親的後背,用肅州方言寬慰道:“阿孃放心,兒子不會害你跟弟弟妹妹的。”
葉明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
這一點從他當初第一個舉手跟趙顯學習雷震子方子,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時在聽到封妻廕子四個字以後,葉明就毫不猶豫的舉起了手。
可是後來的事情,並不如他所想,趙家的確給他封了爵,將來也的確可以封妻廕子,但是葉明並不想被困在那個火藥味道濃重的雷營裡,每日配藥把自己配成黑乎乎的模樣。
在他心裡,封妻廕子應當是駿馬美人,而不是面對著一堆黑乎乎的黑火。
所以,當禁軍裡西楚的諜子找到他的時候,他幾乎是毫不猶豫的便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的逃跑計劃,也是葉明跟幾個楚人一起聯合完成的,整個計劃天衣無縫,葉明毫不費力的就逃出了臨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