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五姓村隸屬北方,上元節卻即不吃元宵,也不吃湯圓
——那些是啥東西?村裡人別說吃過,連聽過的都只有極少數人。
他們反而與正月初一早上一樣喜歡吃餃子。
因此,十四這日剛吃罷早飯,劉二女就拿出已和好醒過的面開始包餃子了。
這是為十五那天早上和晚上準備的的。
張知勁也伸手來幫忙。
族裡這幾日挺不消停,但說到底與他沒多大關係,畢竟他又不想當族長,正好明天又過節了,那些老輩人比他們年輕人更重兆頭,紛紛不約而同的暫停兩天,是以今天他倒是有空在家。
劉二女看到張知勁湊過來,又想起她母親劉王氏來看她那天發生的事了。
話說那天后來,劉王氏不僅把劉二女教訓了一頓,她仔細斟酌了一番,便連張知勁大概對劉二女有不滿的事也說了。
要說張知勁當時上門時並沒有親自說出口,劉王氏又怎麼看出來的?
其實也簡單。
一則,這時的人只要能生的,那孩子指定多了去了,物以稀為貴,什麼東西多了都沒啥稀罕的。
自然他們這十里八鄉的也就不興誰家閨女剛有孕,孃家人就巴巴的上門看望去。
偏偏張知勁就親自來請劉王氏過去,如此反常的舉動,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對勁。
劉王氏本就為女兒二嫁擔心呢,就怕因著女兒和女婿中間隔著個張伯書讓兩人不一心。
結果來閨女家一問了才知道,根源的確在劉二女身上。
要說跟張伯書沒關係,偏偏順藤摸瓜他是前因。
要說和張伯書有關係,劉二女不顧自個身子才是張知勁不滿的最根本原因。
——她倒是想不告訴劉二女,卻生怕對方不當回事,惹出大亂子。
劉二女聽了母親的話,當時就有些不自在。
畢竟她又不是聖人,被人說不好還能誠懇的虛心接受。
隨即她卻差點嚇出一身冷汗來。
想著,多虧劉王氏告訴她了,要不然真放任她憂心忡忡下去,萬一她運氣不好腹中的胎兒有個三長兩短,那她還有何臉面見張知勁?
到時,他們夫妻兩人還能相互攜手過下去嗎?
若真勞燕分飛,她日後恐怕連見張伯書的機會都沒了。
其實仔細想想,張知勁對他們母子已夠好了。
不僅對她不錯。
——像家裡的錢財她管著,對她也大方,也不打罵她……
就是對張伯書,她不管是送東西也好,還是給銀錢也罷,張知勁從來沒有過二話。
就這次,說到底還是她鬧得太過了。
想到這,劉二女更不好意思了,只低頭搓面。
說起捏餃子,這對張知勁來說算是一難。
他以前沒動過手,但小時候沒人管,有時也會到常家的廚房之地找吃的,也見識過廚下的人包餃子。
只是如今試了試,擀餃子皮倒是又快又好,捏餃子就不行了,堪堪只把口捏好,什麼好看的形狀那是沒有。
劉二女看著那歪七扭八的餃子,終於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
張知勁看了她笑了,自己也忍不住也笑了。
他也想起那天的事了。
其實,劉王氏那天臨走時也揹著劉二女跟他求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