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事與願違,從小李平安就沒有過安生日子,忍飢挨餓是常態,三番五次經歷命懸一線。
磕磕絆絆活到十二歲,成了殘缺不全的閹人。
“咱們在宮裡是奴婢、下人,沒資格稱呼大名,以後你就叫小安子了。”
少年說道:“咱是小忠子,他倆是小方子、小圓子。”
李平安點頭記下,想起入宮前爹孃“見人說話矮三分”的叮囑,恭敬的稱呼道。
“小弟見過忠大哥、方大哥、圓大哥。”
小方子面色清冷,理也不理,坐在椅子上專心讀書。小圓子微微頷首,算是答應一聲,看面相頗為和氣。
“小安子,你說錯話啦。”
小忠子嘆了口氣,提點道。
“咱們這些割了卵子的人,不男也不女,哪能稱兄道弟,你這叫法就會得罪人。往後遇上穿灰衣的,可以直呼其名,遇見穿官袍的,要尊稱公公。”
李平安福至心靈,連忙改口:“見過忠公公、方公公、圓公公。”
聽到合心意的稱呼,小方子、小圓子臉上露出些許笑意。
李平安為人處世懵懵懂懂,卻也覺察出來,太監大多都小心眼兒。
“你這廝是個伶俐的。”
小忠子稱讚一聲,從懷裡摸出個饃饃:“還沒吃飯吧,拿這個墊一墊肚子。”
“多謝忠公公。”
李平安看到白麵饃饃,不自禁的生出口水,忙不迭的接過來,小口小口地咀嚼,回味許久才捨得嚥下去。
爹說過,吃飯多嚼幾下,更能頂飽。
三兩口吃完白麵饃饃,李平安舔了舔嘴唇,仔細回味香甜的味道。
上次吃白麵饃饃是什麼時候?
似乎是六七年前的秋天,李平安受了風寒,爹用兩筐柴火從地主家換了捧白麵,蒸饃饃給他吃。
白麵,在村裡是治病的藥!
李平安品嚐饃饃時,小忠子坐下讀書。
小方子睨了一眼,陰陽怪氣道:“咱們忠公公,還是這般菩薩心腸。”
小忠子指著書上文字:“聖人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咱家今日行一好事,明日得一好果。”
小方子冷聲道:“那是外邊,這是宮裡。”
小忠子反駁道:“咱家認為都一樣,你倆剛來時候,咱照顧了幾日,咱們三個才能搭夥結伴,免得讓人欺負。”
聽到照顧二字,小方子還要說話,小圓子連忙打圓場。
“你倆說的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