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製作氣缸是非常容易的。
一個金屬圓柱中間鏜出一個洞,再用車床製造出一個活塞。
從選定尺寸到製作出來不需要花多久。
他們這裡有現成的材料和工具。
接著是把氣缸一端給封閉起來,留下進氣孔和排氣孔。
怎麼進氣孔怎麼與氫氣瓶連線還不漏氣?
氫氣瓶的出氣孔可以做成金屬的。
插入活塞的進氣孔並且有橡膠墊片來封閉縫隙。
於是就不用擔心漏氣的問題了。
氫氣瓶正常情況下不會爆炸,除非它漏氣並混入了氧氣。
馬林的想法是,噴零點五秒的氫氣之後氣缸燃燒對活塞產生的推力就大於一百斤。
這需要氫氣瓶的壓強夠大、出氣孔夠粗,氣缸的尺寸也剛好合適。
馬林覺得氫氣的熱值怎麼都比汽油高。
他把活塞連通一個裝置,只要活塞的推力夠大,就會有一個一百斤的重物被吊起一小段距離。
他希望一百斤的重物能夠被吊起一尺左右的高度。
事實上氣缸換過一次之後就似乎挺靠譜了。
氫氣瓶的壓強確定是合適的。
氫氣瓶出氣孔的尺寸調整了三次。
終於能夠達成這個要求了:氫氣瓶零點五秒噴出的氫氣進入氣缸,就足以推動活塞,使之透過裝置把一個一百斤重的口袋給吊起半米高。
對氣缸的尺寸的調整是為了讓氫氣的燃燒不產生爆炸式的力量,而產生平穩的推動力量。
氣缸越是大,氫氣燃燒對活塞產生的力量越是平穩,只是太大的話氫氣量不足的話壓根就難以做功。
實驗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事實上當氣缸做出來後想進行測試會非常快,半個鐘頭就能夠確定它是否合適。
但是當它不合適的時候到底是該改變氣缸的總容積還是改變活塞的截面積,這是需要進行很多次比較的。
不知不覺,柳樹已經開始發芽了。
明顯看得出來了。
鐵爐村的電動拖拉機開始拖著電纜出去耕地。
穀子種植一千畝,黃豆一千畝,以及果園、菜園子幾百畝。
鐵爐村的總人口其實只有兩百左右。
馬林老家兩千人口有兩千畝耕地。
可見鐵爐村是真的人丁稀少而人均土地很多。
若不是有這種農業機械,想種植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