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裡需要更多的金工、機械工。
原始人裡稍微有點手巧的,除了‘巧手’,‘二蛋’之外,還有‘青蛙’,‘金蛇’兩個。
此外還有四五個偶爾會來幫忙的原始人。
拖拉機輪胎打氣筒應該怎麼設計?
馬林給‘巧手’說明了。
農村手壓井那種動力裝置。
然後尺寸比原來的打氣筒稍微大一些。
沒了。
他們連氣缸、活塞都能夠製作出來,打氣筒的管子和活塞也不在話下。
馬林覺得自己越是思考,問題越是多。
打氣筒肯定要有一個進氣門,它只進氣不出氣。利用最原始的結構就可以做到。
也容易安裝和製造。
那麼出氣口和橡膠管的連線怎麼才能更結實?
馬林記得自己小時候打氣筒的橡膠管很容易脫落。
馬林是自制橡膠。
用膠原蛋白和各種纖維製作出類似動物皮革的東西。
根據摻雜原料的不同,彈性和柔軟度上可以有很大的區別。
打氣筒的橡膠管也是用類似的材料製作的。
怎麼才能把這橡膠管給固定的比較好,怎麼都不脫落?
其實橡膠自身也可以做的比較硬。
像是機械一般連線在一起就不容易脫落了。
而橡膠怎麼都不如木頭、鋼鐵結實,所以連線方式需要進一步考慮。
橡膠管頭部做的比較粗、厚,中間帶有凹槽。
把金屬環套在凹槽裡,再把金屬環給固定在架子上。
這樣子肯定夠結實。
還可以設定多個金屬環與凹槽。
這樣子肯定夠結實的,只是耐用度會成問題。
金屬環自身是分成兩半的,裝上去之後再合攏。
橡膠管自身是軟的,頭部怎麼做的更硬?
倒模的時候可以專門對頭部進行特殊的加工麼?
確實做得到。
馬林的做法非常麻煩。
但是勉強可行。
雖然這樣子的打氣筒不太耐用,但是至少能用。
他們也不會有太多的車輛。
橡膠管的頭部怎麼設計?
它要與輪胎的氣門芯進行連線。
氣密性透過橡膠墊片實現。
不是那麼難。
打氣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