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知道一名熟練的織工一天能夠織多長的布。假設能夠織四十米,那麼排一次線就能夠織五十天。
馬林先前最討厭的就是排線,織一次布排線就需要花三個鐘頭。
用這臺織布機,一個月只排線一次,花三個鐘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很遺憾的是這臺織布機只能織出‘十’字狀花紋,織不出更復雜的花紋來。
他的線的顏色也都是天生的,白羊的羊毛紡出白線,褐色的羊毛紡出褐色的線,兩種線混合可以織出最簡單的花布。
日後需要發明染料出來。
那位木工一晚上就把所有榫頭和榫眼都給開好了,提線柵格的洞眼也打好了,還試裝了一番,能使。
這天就結束了。
下一天,水泥樓需要等磚。
磚窯那裡在以一天兩千塊的速度產磚。
主要問題是磚坯製作的慢,馬林也不知道怎麼加快這一環的速度。
水泥板那邊,三十六塊水泥板都變幹、變硬了。把黏土牆給砸開,把鋼筋棍都給抽出來。
每塊大水泥板長四米,寬一米,中間有八個貫穿的洞,是防止熱脹冷縮用的。
把其中一塊架在兩塊石頭上,人跳上去踩踏。
非常結實,沒有事。
出於對質量的擔心,用大鐵錘狠狠的砸了一錘子。
也沒能把這水泥板給砸出裂紋來,只有敲擊的位置水泥被砸出了一個坑。
這堅硬、結實程度都是合格的。
又安排幾人去燒瓦。“s”形瓦,鋪的時候比較省力氣。
還有幾人去下游砍伐毛竹尚未回來。
毛竹要被用來製作腳手架。
有了腳手架才方便蓋高樓。
馬林最不滿意的是燒磚這個環節。
到底怎麼用機械來燒磚,他一點思路都沒有。
主要是製作磚坯這一環太吃力。
鐵爐村只有七十多人口,要自力更生又造磚又造水泥,自己蓋樓,太浪費人力資源。
多找幾人去燒磚,效率提高的有限。
這天晚上他開始製作提線柵格,過程非常的麻煩,但是有個好處,那就是製作之後可以使用一兩年。估計五六個鐘頭就能夠做好。
一米寬度的柵格,要綁好三百根柵格線,每根線的正中還要有個線圈。
他喊自己的幫手‘二蛋’一起做這件事。
‘二蛋’是主動要求加班的,希望馬林能夠允許他出去玩滑翔傘。
馬林說道:“滑翔傘多危險哪,不要玩滑翔傘。我允許你出去玩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