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最好能夠把白板硬幣給選出來,放到合適的位置。
而白板硬幣又應該怎麼製作呢?
首先它要有剛好合適的厚度,其次要有刀具把它們給切出來。
如果是軟金屬,確實有機床可以一塊金屬板給壓到合適的厚度。
接著要能夠把它們給切成一片一片的。
切面要光滑。
馬林認為這一條也是做得到的。
再然後就是要把切好的白板硬幣分成一個一個的放到傳送帶上。
他可以把涉及到自動化的環節都變成人手工操作。
這裡用到了幾臺儀器。
把軟金屬板壓到合適厚度的裝置。
對軟金屬板進行切割,形成白板硬幣的裝置。
以及給白板硬幣壓出花紋的裝置。
他覺得自己都製造的出來。
用水力驅動它們就行了。
最難的是壓制花紋那件裝置。
要手動把硬幣塞進正確的位置麼?
其實也行。
製作幾十個凹槽,裡面有硬幣的背面,塞進去幾十個白板硬幣,然後再手動連線機器進行壓制。
一天能夠製作多少個呢?
他能說的是,很多。
幾萬個確實個有可能的。
但是這麼三臺機器可能需要三臺水輪驅動。
為了造硬幣,佔用這麼多資源真的值得麼?
不知道。
對此他心裡也沒有數。
貧鐵村只有七十人口,去年才開始搞種植和養殖業,有田沒種子,這個世界都是有田沒種子。
水輪還是有點複雜的,建造起來費心費力,除了水輪自身,還得加固河堤,以及建立水壩攔水。為了鑄幣動用三個水輪以及三個人手,真的值得麼?
馬林的想法是,有些水輪在某些時候會處於空閒狀態,可以讓很多臺機床共用一個水輪。
這種想法其實是可取的。
想好之後,就要考慮,鑄幣的三臺機床具體都應該怎麼製作?
把軟金屬板給壓成特定厚度,這臺機床怎麼設計?
兩塊很平的金屬板,可以相對平行移動,互相間的最短距離兩毫米,給予足夠大的壓力讓它們合攏,就能夠把軟金屬板給壓成兩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