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能把那個蒸汽機給弄過來吊樓板。
那再製作一個蒸汽機怎麼樣?
按照他改進後的設計?
問題是,這種設計需要一小塊軟金屬當做墊板,把鋼板之間的縫隙給堵住。
否則就會漏氣。
漏氣的話力氣就會降低,而且可能會降低不止一點。
他現在沒有軟金屬。
他的想法是,就算是找到了金礦,他也願意用金板來當墊片堵住那道縫。
不管是啥軟金屬,他都願意使用。
關鍵是他得有啊。
那種情況下他的這種蒸汽機還真是金貴,裡面至少要用到一百克以上的金板。
現在還是不要造這麼一個蒸汽機了。
它的原理倒是挺簡單的。
他的自制裝置都造的出來。
他現在缺少很多裝置,想加工比較標準又比較大的金屬零件,他就加工不好。
此外想給鋼板打螺絲也非常難,必須上車床,再使用最硬的刀具幫忙才行。
回到吊樓板的問題。
他決定利用槓桿原理來吊樓板。
多用幾個人來拉。
一塊樓板有多重呢?
他的直觀感受是,一塊樓板需要四個人抬。
大約有三百多斤重。
把它吊到樓上後,想放到合適的位置,也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它的洞眼裡的鐵棍要能夠抽出去。
工人的手不要被壓著。
工人們站在樓上,要小心不要摔下來。
要是希望這個槓桿既能把東西吊起來,還能旋轉,那它的結構就複雜了一些。
樓板畢竟不輕巧,它的結構也必須很結實。
他的想法是,一個小架子穿在一個大架子上,小架子能夠在平行於地面的方向旋轉,大架子能夠在垂直於地面的方向旋轉。
三百多斤其實也沒有那麼重。
想明白之後,便要澆鑄製造這些樓板。
他決定用磚頭和黏土製作池子,然後向池子裡填入溼水泥以及一定數量的鋼筋。
填入一半的時候在水泥上放一排鐵棍形成貫穿的洞眼,鐵棍插入黏土裡。
鐵棍外面包一層黏土。
接著把坑給填滿,等待水泥乾燥變硬。
把黏土池子給拆了。
把鐵棍都給抽出來。
樓板便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