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問題又回來了。
他已經用儀器把圓盤給加工的接近預定目標了,剩下的加工量並沒有那麼大。他的筆足夠硬,能夠在鐵板上磨出鐵屑來,符合精度要求。
所以他還是能夠進行改造的。
他更加覺得自己像一名畫師,用筆來加工金屬幾何體,全靠手。
換了工具後他有可能做到的事情確實多了很多。但是距離目標還是差了很遠。
於是他就拿著這種筆天天練習。
三毫米的誤差啊。
想讓手這麼精準,需要的鍛鍊量大著呢。
他傾向於認為,眼和手都不可能精準到這種程度。
他也不應該繼續這個練習。
他要做的是,把齒輪做出來,進行除錯,如果存在咬合上的衝突就進行小的調整,如果調整不了就拋棄掉手上的零件,進行更換。
大約這就是手工加工的精度的極限了吧。
對製作出的圓盤進行檢查和微調,然後加工出齒輪。
選取質量好的的三個大的,三個小的。
製作出六個軸承,都是一個大鋼圈套著一個小鋼圈,沒有鋼珠,內部的鋼圈自身進行滑動並承擔壓力。
製作出三個轉軸。
再製作出結實的金屬架子把它們都給固定好。
嘗試讓它們互相咬合,然後轉動起來。
很快就出現了卡死的現象。
進行一番檢查後,他把卡住的兩個齒都給銼窄了一些。
繼續執行。
大約幾分鐘後又出現了卡死的現象。
還是把鋸齒給銼的窄一些。
然而一番嘗試之後發現,齒輪組的要求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精密。
這種直徑半米的齒輪,最大誤差不超過一厘米就行了。
他的裝置做出個大概模樣,再手工進行一些調整,就能用了。
之前花費的無數力氣都是搞錯了方向,白累自己。
想一下,其實力氣沒有白費的,努力帶來進步。
他最近的動手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
他手上的工具都是自己打磨出來的,又用這些工具製作了幾個簡單的裝置,又用這些裝置製作出了更復雜一些的裝置。
尤其是這種人力車床、鋸床、刨床,精密度已經相當高了,當時為了調整它們,他可是花了巨大的力氣。
他的車床能夠車出一根細長的圓柱來,再在裡面打眼,形成槍管,雖然存在一定的誤差,做好後需要再手動進行一些調整,但是已經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