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要以工業手段生產腳踏車的鏈子,他就需要能夠把每一個金屬片與每一個圓柱都製作的一模一樣。
這就要求他的模具能夠製作的非常精密,當下這種隨便找塊陶泥製作的模具肯定是不能用的。
那麼,應該用什麼作為模具呢?
他完全沒有思路。
齒輪和鏈子都是非常常用、經常進行摩擦和咬合的零件,所以他覺得應該用鋼材製作它們,他需要吹出高碳鋼,然後澆入模具之中。
他總覺得自己的爐子在溫度上應該是沒問題的,具體哪種方案更有效多試過幾遍就知道了。
如果模具的問題解決了,他就能夠生產出足夠精密的零件了麼?
他要的是蒸汽機、電動機那種精密度。
這真的是模具的問題麼?
他被這個問題給為難的夠嗆。
鑄模方法絕對重要。
他知道機械方面的很多問題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解決,不是說腦子聰明就能夠一下子想明白的。
比如他現在就沒搞定弩的扳機。
正在採用的方式勉強湊合,缺少最重要的一個功能,那就是扣動扳機之後,扳機和上面的掛鉤都應該能夠自動復位。
或許他可以使用彈簧來完成這個功能。
可是他又不知道彈簧是怎麼製作的。
普通的熟鐵能夠製作彈簧麼?
他不清楚。
目前他用的一些鐵絲,是用澆鑄的方法獲得的。
模具上刻一些細長的凹槽,鐵水倒進去。
它們就流成了鐵絲的樣子。
都比較的硬,但是用來綁一些器件是合格的。
較粗的熟鐵鐵絲他也有。像是電線裡面的那樣子。
怎麼獲得的?
他是把熟鐵給鍛壓成薄片,然後燒紅,接著用專門的器具給切下來的,利用了槓桿原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有了鐵絲就應該有鉗子。
此外還應該有螺絲、螺絲刀、螺栓、螺帽、螺帽起子。
螺絲應該怎麼製作?
他覺得自己在模具上面缺少關鍵的知識,所以現在才卡在了瓶頸上。
怎麼鑄造出想要的比較標準的模具來?
或許他應該用鋼鐵作為模具,它們足夠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