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需要他們聽得懂,而是希望他們聽多了之後能夠記住。
他的化學知識少的可憐,記得住的化學反應更是少。
於是在這麼大一個世界,難以用化學來改善生活。
教授化學是極難的事情。
他不必急著解釋原理,而應該讓大家早點記住現象和經驗,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日後多觀察,也多做記錄。
他用硫製作一些硫酸,然後小心的把它給煮成濃硫酸,然後讓大家看它的腐蝕性到底有多強。
澆到肉上直接就導致碳化了。
馬林解釋,某些酸能夠把人給完全溶解了,從肉到骨頭,啥都不剩,他老家發生過這樣子的殺人案,所以使用這種化學物品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
他又演示一個實驗,那就是把鐵加入硫酸中,產生氫氣。
然後用腸衣收集氫氣。
做成了氫氣球。
然後演示,它能夠飛起來。
小孩們非常喜歡氫氣球。
同時馬林也解釋,氫氣球有爆炸危險,還演示氫氣怎麼發生爆炸。
為什麼能夠產生氫氣?
他向他們解釋物質由原子組成,硫酸中的氫原子經過鐵單質的還原就變成了氫氣。氫氣密度低於空氣,所以會上浮。
又解釋空氣的成分。
空氣中最多的成分是氧氣和氮氣,然後是二氧化碳、一些惰性氣體以及微量雜質。
人呼吸的時候是吸入氧氣,撥出的是二氧化碳。
植物會吸入二氧化碳,呼撥出氧氣,於是人和植物構成了一種平衡。
接著解釋,二氧化碳的最顯著的一個特徵是能夠是使清澈的石灰水變渾濁。
這裡的人認識石灰,知道它能夠用來粉刷牆壁,也可以製作粉筆,用來在木板上寫字,做衣服的時候也喜歡拿著石灰塊在布上畫出剪裁的線來。
鐵為什麼會生鏽?它是被氧化了。
氫氣可以把鐵鏽給還原。
前面生產了氫氣,也擁有鐵鏽,所以可以展示氫氣還原鐵的過程。
他也有很多問題解釋不了,比如黏土的化學成分,為什麼它能夠被燒成陶瓷。
還有哪些有意思的化學現象?
紅磚變成青磚,這是鐵被氧化了。
硫酸能夠從磚中把這些鐵給提取出來,溶液是不同顏色。
把鹼加入溶液中可以產生沉澱。
沉澱中加入硫酸又可以變成溶液。
沉澱加熱可以分解為鐵鏽。
確實這些都是常見的化學現象。
他還能把沙子、燒鹼放一起煅燒,形成玻璃,但是質量非常差。
不管怎麼說,這也是種化學現象,具有觀察的價值。
因為教了這些課程,他能夠察覺到自己的地位又獲得了一些提高。
大家都挺敬佩他。
現在有幾個木匠已經學會了小學的算術,於是馬林便給他們出一些趣味數學題。
比如,把從一到九這九個數填入一個九宮格里保證橫豎斜每行加起來的和相等。
或者,一個籠子裡關著一定數量的雞和兔子,它們總共有九個頭,二十二條腿,請問有多少隻雞,多少隻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