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耐心,耐心的久了講課就符合原始人的思路了。
帶輻條的車輪還是不容易製作。
鐵餅車輪他試著製作一個。
把鐵塊燒的通紅,然後用一個切割機進行切割。
它利用到了槓桿原理,比人掄斧子更有力。
他有個鐵鑿子,頭部做成了弧形的。
用槓桿原理把它向下壓。
這鐵餅厚度四厘米。
作為原材料的鐵塊比較大,而且厚度不均。
先切出接近圓形的一塊再說。
他的黏土窯在鼓風機的作用下可以把它給燒的相對較軟,裡外通透,但是距離把它給燒成鐵水還是差了很遠。
接著是用砂輪進行打磨,把厚度給磨均勻,把輪廓給磨的更圓,也是在燒紅的狀態下進行。
再接著用弓鑽打眼,一開始打小一點不要緊。用那個體積較大的兩個大漢拉的弓鑽,在燒紅狀態下也是比較容易打出眼來的。
接著就是把一個鐵棍塞進洞眼,反覆的磨,讓它變得比較圓。
再接著依照洞眼製作一根木頭轉軸,要承受得了兩百多斤的重量。
前面幾步只是麻煩,打洞眼這一步則是有著不小的技術難度。
即便如此,依然是可行的。
要求也不必那麼高。
把轉軸、輪子都裝到車架子上,塗點潤滑油,推起來感覺不錯。
鐵輪子沒有彈性,但是泥土路並沒有多硬,也不算多顛簸。
輻條車輪又該怎麼製作呢?
想一下,不妨把它給製作的粗苯一點,每根輻條都使用接近兩厘米粗的木棍。
裡面支撐輻條的那個圓柱可以製作成鐵的,這種做法難度比較高。
越想越是覺得帶輻條的車輪太難製作了。
沒有這種車輪並非沒法過日子,先忍忍吧。先前沒有車子,日子都有的過。
安裝輻條對他來說太複雜了,不容易操作,也不容易設計具體的結構。
現在也沒有鋼。
煉不了鋼。
事實上他並沒有銅礦與鐵礦,只能用化學法從黏土中提取出鐵來。
反覆的唸叨也沒有用。
那麼,自己到底能夠做到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教小學數學,教大家識字,在種植和養殖方面提供一點經驗,多做化學實驗,以及尋找礦物。
哪件事意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