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他經過了這麼多地方,不可能沒有金屬。
很大的可能是他從銅礦、鐵礦旁邊經過,卻沒辨識出來。
這麼一想,覺得真是悲哀。
他沒有任何探礦常識。只能認出那些最顯眼的露天礦來。
比如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塊石頭,表面便長有金屬塊。
確實想找到這種礦難度太高。
他跟這些人的交談結果表明,附近可能存在不止一千人口。
鳥巢平原東南區域的人口密度比他想象的要高。
一些家族在人口增加之後,就會把家庭成員給拆分到稍遠一些的地方去定居。
然後就形成了很多小塊的獵場。
說是小塊,其實方圓二三十里。
按理說,野外的資源足夠二三十名原始人吃飽了。
結果卻是有的地方的人能夠吃的非常飽,有的地方完全吃不飽。
原因一是地理環境差異巨大,生物資源存在嚴重的不平衡,而且每年情況都不同,二是他們的狩獵能力、採集能力都非常有限。
當馬林跟老鼠村眾人說明種植和養殖的前景的時候,他們都極為熱心。
他們面臨著野生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想靠遊獵、採集吃飯,可能會把自己給餓死。
而自己種植、養殖提供了一種更高效的利用土地的辦法。
只是相關的經驗不容易終結。
老鼠村眾人,和他們的表親,都當著馬林的面開始嘗試馴養野豬、野牛、野馬。
只要有希望馴養成功,他們就會嘗試。
馬林考慮到自己的任務非常重,沒有呆太久,而是繼續向東南方向走。
一天路程到達了黃石部落。
這裡正處於饑荒狀態。接近三十人都餓的皮包骨頭。
他們每天都想去鄰居的地盤偷獵。
說是鄰居,相距有六十多里的距離。
馬林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他們的問題。
他還是如先前那般,教燒陶、製作細石器、製作長弓和燧石箭矢、編織和紡織。
這些人原來使用骨矛、石矛狩獵,效率不低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