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上的細線是用羊毛紡出來的。
這裡的羊毛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紅色的。
他準備用紅色的羊毛來繃出那三百個柵格。
他拉了拉,希望這些線能夠足夠結實,以便日後重複使用。
今年拔下來的羊毛,按理說應該比較結實。
它們是山羊毛,不是綿羊毛,有點硬,質量沒有綿羊毛那麼好。
他真是有點不放心哪。
用更粗的線來繃出柵格來是否可以?
他覺得眼下的線實際上就夠粗了。
關於一毫米、一厘米、一米他是怎麼量出來的?
全憑感覺,沒法量。
反正柵格繃的較為密集就對了。
接下來開始動手。
他沒有剪刀,是怎麼剪斷線的?
目前都是用黑曜石碎片割的。
這件事想想都覺得可悲。
可是他沒有什麼好辦法。
骨針他有兩根,是‘大鵝’製作的,兩毫米粗,非常堅硬,美觀。
怎麼製作的?
‘大鵝’有塊圓形的適合打磨的石頭,像是個砂輪似的,只有拳頭那麼大,他徒手握著這塊石頭,打磨一根牛骨。這塊牛骨本身厚度就超過了兩毫米,得有三毫米多,用石斧砍下來的碎片大約是十厘米長,三厘米寬,三毫米厚。
‘大鵝’手動把它越磨越細。
馬林剛開始觀看的時候不以為然。
直到‘大鵝’把它給磨好了。
真是漂亮。
又是漂亮,又是鋒利,又是堅硬,有點像是件藝術品。
兩毫米粗的尾部是怎麼打出針眼的?
其實他是先用燧石箭頭的尖鑽出針眼,很小,然後再把尾部給磨的更細,再然後把針眼給擴大。
這兩根骨針應該能夠勝任他織布的任務。
但是他並不能馬上動手織布。
他這幾天必須多幹活,多勞動,多吃苦,然後他花費那麼多時間去織布的時候便不會有人提意見。
想了一下,他開始燒製瓦片。
他對此已經輕車熟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