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前還想了辦法,那就是在橫木上塗上一層溼軟的紅泥,等到紅泥半軟半硬的時候,把線給勒上去,等待紅泥乾燥,這些線就被固定了。
他希望這塊布有六十厘米寬,正方形。
於是他需要事先排好六百根縱線。
於是他需要三百個柵格,每個柵格的寬度是兩毫米左右,要求沒有那麼高。
本來這麼密集的柵格是很難製作的,但是如果他採用的是半毫米粗的線,用針來繃線,那麼它們互相間的距離是可以小於兩毫米的。
他要把三百根線這麼給繃好,互相平行。
回到前面所說,布匹的縱線分為奇數列和偶數列,或者說,一號位與二號位。
所有奇數列的縱線要從柵格中穿過,這個柵格的寬度只有兩毫米。
他必須用針來完成這個操作。
所有偶數列的縱線要綁在柵格的右側豎棍的正中間。現在馬林的柵格是用線給繃成的,也就是說,偶數列的縱線要被綁在這些紅線的正中間,怎麼綁?
他準備採用的辦法是,這些紅線的正中事先打好一個圈,這樣子可以用針把偶數列的縱線給穿進這些圈裡,綁好。
於是每根紅線中間都有個預先打好的線圈,用來固定住布的偶數列縱線。
想一下這件事有多麻煩。
他認為他需要找一位幫手來一起繃好這個柵格。大約需要花費兩天時間。
然後開始排縱線。也許需要兩天時間才能排好。
接下來紡織橫線,這一步反而比較簡單,也許一天就能紡好。
總共需要五天,兩個人一起動手。
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差錯,導致一切都從頭開始。
他的心理準備是,這塊長寬都是六十厘米的布可能會花費他半個月的時間。
而它將成為這個世界的第一塊布。
它的用途不是用來穿,而是用來過濾面水。為的是他想吃粉條。
他感到不好意思把這件事告訴別人。
他的這種織布法實在是笨拙。
但是不管有多笨拙,他認為它是可行的。
問題是,現在的社會條件是否允許他這麼折騰?
他帶著一個人,啥都不做,專門在這裡用這種笨法子織布,它只有六十厘米的長寬,花費半個月。值得麼?
別的原始人會怎麼看待他?
為了重複利用這塊布,它必須非常結實。
粗線確實比細線結實。
可是除了粗細,他還希望纖維本身能夠比較結實。
他用老虎毛來編織這麼一塊布,用途是過濾面水,這值得麼?
用豹子毛行不行?
想一下,純粹是暴殄天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