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本身是個容器,像是罐子似的。
壺嘴其實是個管子,但是粗細存在變化,與壺的內部連通。
蓋子下方帶有臺階,正好能夠塞進壺口裡,不會留下縫。
把手純粹是為了抓握方便,造在與壺嘴相反的一側。
茶壺尺寸有大有小,小的就像是紫砂壺一般,大的可以盛很多水,把手可以考慮做成活動的,可以在上方提著,也可以放下去。
他的想法是,先製作一箇中等大小的茶壺,裡面可以裝七八碗水就行了,既可以保溫,倒水也方便,現在這些罐子倒水都非常不方便。
他也解釋清楚了,這種茶壺的主要優點就是倒水方便。
至於壺嘴怎麼固定、把手怎麼固定,馬林並不清楚,也許捏製成一個整體,在爐子中燒好自然就會非常結實。
‘獨眼’問道:“這是你老家的東西麼?”
其實雙方的對話有點吃力,畢竟‘獨眼’是個原始人。
馬林在溝通能力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即便如此,想順利的溝通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
馬林點頭。
‘獨眼’說道:“這樣子確實倒水方便,帶有蓋子的話還能保溫,確實不錯。”
‘獨眼’先前製作過非常粗糙的蓋子。比如盛肉的罐子加上配套的紅泥蓋子,老鼠和蟲子都進不去。
但是茶壺的要求更高一點。
馬林覺得以‘獨眼’的手藝,製作這種茶壺並不是很難。
‘獨眼’現在手上有活,暫時沒空。
即便如此,馬林還是講起了另一種東西,那就是帶把手的杯子。
有了這種杯子喝水方便,不怕燙。
既可以帶一個把手,也可以帶兩個把手。
杯子的形狀沒必要像碗那樣上面大下面小。
具體怎麼做,還是要看‘獨眼’自己的想法。
‘獨眼’說道:“我有空的時候會試一試。”
馬林觀看著‘獨眼’桌子上擺著的幾個紅泥雕塑。有人,也有羊、牛、鳥、魚,造型簡樸又帶有一絲靈氣。
他覺得‘獨眼’的手藝肯定是合格的。
其實他還有很多話想說,但是並沒有說。
到了吃晚飯的時間。
下面在吆喝,‘開飯嘍’,這也是馬林要求的。
“你吃完後給我送一份飯上來。”‘獨眼’說道。
然後把一個飯盆遞給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