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紅泥陶具只要足夠圓潤,就會顯得比較美觀。
而有一個轉動的陶車,就能夠做得比較圓潤。就像是畫畫的人畫的久了,自然畫的漂亮,製作陶器的人越來越嫻熟,作品就美觀起來。
‘獨眼’製作的陶器是受到大家的認可的。
像是山溪村、寶石村、秋雨村的人即使自己能夠燒製粗陋的陶器,也願意用堅果、獸皮等東西來交換這種紅泥陶器。
寶石村與秋雨村的一共派出了五人,到這邊參觀了一番,路途上花費了一個月左右。
他們來的主要目的是買鹽以及尋找配偶。
他們對‘獨眼’這邊生產的幾個紅泥鍋、罐子、碗就比較感興趣,然後在這裡進行了一些免費勞動以換取它們。
馬林花了兩個鐘頭劈柴火。
用石器劈柴極為吃力,但是耐心做的話還是有辦法的。
馬林便擁有這種耐心。
然後進入房子,觀看‘獨眼’的手藝。
先前在土丘村的時候馬林便要求‘大石’把各種從野外撿來的石頭放入爐子中用木炭煅燒一番,看是否能夠生成金屬液來。
在紅石村這邊,他便希望‘獨眼’也這麼做。
馬林對自己的介紹是,來自海洋對面的人,那邊比這邊發達很多,所以自己才會有那麼多的知識。
這種說法很快就得到了認可,也方便他做事。
他的一些觀點即使缺少證據,也能夠被這裡的人所認可。
這些原始人正在逐漸變為農業人口。
但是過程非常的緩慢。
捏紅泥是種藝術,用紅泥製作陶器是另一種藝術,‘獨眼’現在在這兩種藝術上都有一些能力。
但是思想上尚未開啟。
比如說,‘獨眼’並不知道給罈子、鍋製作把手和耳朵,給碗製作底,同樣也不知道這些陶器的底部最好能夠向上凸起,讓邊緣受力,這樣子能夠提高牢固度。
馬林坐著慢慢的看。
‘獨眼’讓他幫忙倒水喝。
這裡有個罐子,裡面裝著燒開的水,現在略微有點冷了。
水不要煮太久,否則不要喝,這也是馬林給這裡的人講述的常識。
他倒了兩碗水,一碗給‘獨眼’,一碗自己喝。
‘獨眼’並不用手端,而是俯下身去,用嘴巴對著碗喝,因為他手上都是紅泥。
馬林想了半天,說道:“大爺,你能不能造這麼一種東西出來?我跟你說是什麼樣子的。”
他用陶片在地面上畫。
其實他畫的是一個大茶壺,帶有壺嘴、蓋子以及把手。
他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