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勇毅侯刁難芸娘十步成詩,芸孃的宣告越發外揚後,秋家包子鋪的生意更好了,好多人就算不沖著吃包子,也想圍觀一下這秋家小娘子是何等人物,如何這般聰慧機智,秋家夫婦無奈,只能讓芸娘暫避,後又商議:昊天該進學了,芸娘年紀也不小了,城裡不比鄉下,總是多些規矩禮儀,若是再大些,再拋頭露臉總歸不好。可是鋪子誰要人手,單三娘一個,定然是忙不過來的,至於這是請人還是買人,兩夫婦倒是一時難以決定,後來想買人雖然省事,可也得囊括人家衣食住,反倒麻煩了,於是決定還是請人,至於日後長遠的,日後再打算。
三娘物色了好幾個不錯人選,問芸娘意見——在別人口耳相傳中文曲星下凡、仙女投胎的“秋家小娘子”三娘覺得陌生,可終歸知道自己女兒是個聰慧有見地的,最後選擇了街坊張大娘和寡婦李梅,都是勤快老實肯幹的人,不會偷奸耍滑,而且張大嬸的兒子張大壯在縣衙裡做捕快,若是有這層關系,也多了層依仗;至於李梅,那則是因為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小兒靠給人漿洗過活,日子艱難,鄰裡街坊,不說什麼接濟,能搭把手總該搭把手。芸娘把道理一一說與三娘,三娘覺得自己女兒來這京城小半年,見識想法越發不一樣了。三娘悄悄去問詢了這兩人意向,張大娘和李梅自然是肯的,說好了工錢,當日就來鋪裡幫忙了,張衙差因著自己娘這層關系,在這一帶巡邏得益發勤了,便是自己不巡邏這一帶,也定然拜託同事多幫襯照看,倒免了好多麻煩。
芸娘留在家裡做飯打理家務,幫著採買米麵、肉、菜,記些雜賬,仍是不得空閑的,不過,相對鋪裡不得清閑倒是多了不少時間看書習字。最教她驚喜的是,林佑安和張書恆竟然抄錄了不少皇宮內的書籍借她閱讀,這簡直就像天上掉餡餅,雖知道,這年頭,最矜貴的就是書,說一個家族有沒有底蘊,很多時候是以書籍多寡來論概的,“詩書傳家”那是對一個家族最大的褒揚,便是農人,也以“耕讀”為榮,這送書的情誼,簡直比送黃金更珍貴,別說芸娘,就是秋雲山也欣喜若狂,每每王府內遣人送來書籍,就算不是休沐日,也必然趕回來拿到餘府通宵達旦抄錄,抄錄好,方能放心閱讀然後送還,因不知這些書籍是否可外傳,秋雲山也不敢借閱同好,每每兩父女悄然賞讀罷了,彼此竟是大有進益。
秋雲山因女兒聰慧,每休沐回家,必然精心指導,真是直恨女兒不是男兒身,如此這般過了小半月,勇毅侯府遣來一位管事娘子,殷勤帶笑的說明來意:侯爺想請小娘子去府裡做事。做的事也是頂頂輕松的,就是陪伴她家的小娘子。他們家的小娘子是過世的侯爺夫人的嫡女,府裡正兒八經的小姐,只是這小姐性情安嫻,不好社交,竟然長到小娘子芸娘)這般年紀也沒交上幾個手帕交,侯爺怕小姐養在深閨寂寞,又喜你家小娘子聰慧伶俐,想著請去與小姐做伴,給她說說外間的事,使她不至於人事不通,這月錢也是頂好的,一月二兩紋銀,包吃住,那自然也是定好的,包四季衣裳,府上另外賞賜的不計——
這條件,把三娘驚呆了。雖知農家子一年到頭辛辛苦苦耕種,所剩餘的,好的不過四五兩,那還是起早摸黑、風吹日曬、省吃儉用才賺來的,便是她如今不耕種了,那也賣力氣、賣手藝的活,一個月也不過賺三四兩、四五兩,這大咧咧的一月就兩兩銀錢,還包吃住、包衣裳,三娘也是知道那些富貴人家的,心情好了,動不動就贈這個贈那個,這籠籠統統計算下來,指不定能趕上鋪裡的收益了。
三娘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而且,這活兒聽著也不是個難的……但想到那些富貴人家的規矩,她還是猶豫了,現在家裡生活好了,總歸不想女兒受那些委屈,那管事娘子也是個伶俐的,看透了她心思,笑語晏晏的拉著三孃的手道,“我家侯爺也說了,是請個伴兒給小姐解悶,又不是買那下賤奴才,府裡的規矩自然是不約束小娘子的,我們小姐也是話的,見了你家小娘子定然只會歡喜友愛,娘子你若是不信,不妨讓你家小娘子自個兒去瞧瞧,先相處個幾天,我家侯爺說了,若是小娘子不喜,隨時回家便是了,若是夫人不信,我與夫人立個約便是了,那會為難小娘子半分。我啊不怕多嘴說句,別的不說,不說那些個月錢、賞賜,單是那‘藝’——你家小娘子‘才’自然是沒話說的,我家侯爺也贊不絕口,可這‘藝’啊到底差了些,我家侯爺可是請了最好的才藝先生來教我家小姐的,你家小娘子隨著我家小姐,哪怕學個三兩分,那也是受用不盡的。”
三娘一聽是這個理,可到底猶豫不決,答應吧,怕孩子受委屈,寄人籬下,還是高門大戶,哪比得家裡?不答應吧,又怕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就像這管事娘子說的“別的不說,單是這藝,你家小娘子到哪裡學?”,雖說他們家不過普通人家,這琴啊棋啊實在用不上,可她女兒有那能耐,三娘到底不遠白埋沒了,而且,她心底潛意識是不願意自己女兒將來嫁與所謂“門當戶對”的人家的,要嫁,那自然是嫁比自己家更好的人家——
管事娘子姓周,瞧出三娘內心的掙紮,便說“你與家裡的仔細商量過,過兩日我來聽迴音”便走了。回去對周成安說,“這家子倒是沉得住氣的,我說了這許多好處,也只是虛應我,我許了兩日他們考慮。”
周成安笑了笑,沒馬上答應是對的,若是急巴巴的猴上來,他倒要懷疑這家是不是輕浮勢利了。不過,若是聰明的,自然會答應,倒不差一日半日。他問了周娘子當時的情形,周娘子雖然覺得詫異,也只道他是真關心小姐,少不得謹慎盤問,便把當時會面的情況一一詳說與他,最後笑道,“我聽說那秋娘子也是從大戶些的人家出來的,瞧著行事應對倒不差,只是我與她說話,她竟然瞧了好多次那小娘子,竟似瞧那小娘子心意行事似的,這倒是奇怪。”
周成安笑了笑,打那日他就瞧出了,這秋家小娘子,別看年紀少,可是比大人還有主意,若是他頭腦不靈當,又有這麼個聰明女兒,他也是要從她主意行事的。
周成安的女兒叫周薇,年紀比芸娘少兩歲,聽聞自己父親大費周章為自己找伴兒,卻是個身份低賤的小娘子,又被身旁的人挑撥了幾句,不樂意了,尋著周成安在府裡去問安的時候提出了反對,周成安遣退了侍候的僕人,摟著女兒在懷裡,哄著問了為什麼反對,知道了是身旁丫鬟多嘴說了不好的說話,便說,“你娘生下你沒多久就過世了,爹爹也是個荒誕的,在外的時間比府裡還多,管不著這許多,可心裡總歸是為你好的。那小娘子身份雖然不高貴,可是是個聰明伶俐的,指不定……”指不定將來能保你一命,他心裡嘆了一口氣,“你身子弱,出門少,連個年紀相當的伴兒也沒,身旁的終究是奴才,行事說話不過哄你、奉承你,便拿這小娘子這件事來說,你是我的嫡女,府裡唯一的小姐,我尋她來,不過為著你好,倒教這些奴才傳出許多花樣,你娘親臨過世時說了,斷不能把你養成這無知小兒,再這般下去,誰說得準,我定然要唯他們是問,這些嘴碎的狗東西。”
後來周薇想起,那竟然他父親勇毅侯與她說過最多、也意義最深遠的一次談話,她當時無知,被父親後來厲言疾色的表情嚇住了,慌忙不安的行跪禮,“女兒知錯了,父親恕罪。”
勇毅侯到底把她房裡幾個多嘴舌的打發出去了。
周薇聽了勇毅侯的一番話,對這素未謀面的秋小娘子,倒是多了兩分好奇和期待。
三娘親自帶了芸娘去餘府尋秋雲山,把侯府的要求說了。秋雲山沉吟再三,竟然也決斷不下,他總覺得不只是給侯府小姐尋個伴兒這麼簡單,念及自己女兒與鎮南王府小姐的交情,還有那傳聞中皇帝的贊許,更覺不簡單了,他不想芸娘如侯府,可是,若是不去——說是隨去隨不去,可真能說不去就不去?
他問芸娘,“芸兒,你向來是個主意多的,你如何想法?”
“爹爹,女兒能想到的,你沒想到?女兒這是願意也得去,不願意也得去。”想法什麼的,倒是多餘了。
秋雲山嘆了一口氣,到底身份不由人,那番動人的說辭,不過說著好聽罷了。
第二日,鎮南王府的王管事來送一冊書,說少爺宮裡遇著舅舅託他帶出的,送完書,王管事像是順口似的問了句:“聽聞小娘子要到勇毅侯府上當差,與那侯府小姐做伴兒?”
芸娘心裡打了個兀,臉上只笑著,“還沒想好,王叔倒是個靈通的。”
王管事笑了笑,搓了搓手,說,“這勇毅侯啊雖說是太後孃家的侄親,卻是最得太後寵愛的,連帶著早喪母的小娘子也憐惜疼愛得不得了,常常召宮裡親自教養,小娘子若是伴著那侯府小姐,指不定也能去宮裡走動,能見著太後,那是旁人一輩子也求不來的極大的福氣。”
芸娘口裡稱呼是,心裡想的卻是尚書府裡祈雲與佑安見面說個話也要小心翼翼的情形。她覺得這事自己家還沒答應,她人還沒入侯府呢,訊息斷沒傳得這麼快,可是王管事卻知道了,那說明什麼?一,侯府有人和鎮南王府通聲氣,更可能這是兩府決定的,所以王管事知道,並且因為自己家沒答應,特意跑來敲打自己了——她懷疑王管事先前那番話就是如此用意。
若是鎮南王府知道這件事,那祈雲呢?
她知道嗎?
芸娘心亂如麻,總覺得自己捲入了某種陰謀裡。
她心神恍惚,思慮重重,可又不敢表露,怕引起父母尤其母親更大的不安,就這般過了兩天,周娘子來問回複,三娘同意了。
芸娘略略收拾就該去勇毅侯府了。
出發前一夜,她給祈雲寫信,下筆難書,愁腸百結,只希望她是不知道這些事,與她無關,又恐她是知道的,倒傷了自己心……
三娘睡不著,補著鞋底陪著她,邊絮絮叨叨要她仔細小心,雖說去當伴兒,不是奴才,可終究不比家裡,大戶人家規矩多,她自己萬事小心,說著說著,竟然掉下淚來。芸娘心煩意亂,被這眼淚撩撥得越發難受,耐著心安慰三娘:又不是賣身做了那奴才回不來,空閑了我就回來。娘別擔心。
勸得三娘去睡了,她也了無心思寫信了。揮筆一呵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