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村支書王有福站在村委會門口的曬穀場邊上,看著鄉里的“路教”工作組成員揹著大包小包,如一群進城務工人員一般,在駐村幹部金林聖的帶領下,向村委會辦公室走來。
村委會辦公室設在廢棄的村小校舍裡,兩間石頭砌成的平房只有兩個小小的木窗,牆上和在石頭罅隙裡的紅泥掉得七七八八,整座房子看上去像個馬鋒窩。
“老王書記,我們‘路教’工作組給群眾送服務來了。”金林聖大老遠向王有福招呼道。
“我剛剛接到鄉里譚書記的電話,心裡還在納悶這‘路教’工作組是啥玩意兒,難道是來教育我們群眾的?老金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你們是給我們群眾送服務的,這敢情好啊!”
王有福五十多歲,一張滿是溝壑的黑黝黝的臉,個子敦實,說話的聲音很哄亮。
金林聖特意為他介紹了姚大展和何鴻遠,分別點出了這倆人的職業和身份。王有福表現得很熱情。他看到比較熟識的張春月,神情微有些呆滯,問道:“張主任這樣的大忙人,也有空參加這樣的活動?”
張春月微笑著和他輕輕握一下手,道:“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當然也包括計生政策,我這計生辦主任自然也得上門服務。”
王有福狐疑地環視了計生辦的三位女同志一眼,熱情地邀請大家進村委會辦公室坐坐。
金林聖笑著吩咐道:“老王書記,你這村委會辦公室又不是金鑾殿,有啥好坐的?讓你們村委會成員弄幾張桌子、凳子過來,並幫我們向村民吆喝幾聲,這不是要招徠生意嗎?”
“老金,你們這是要動真格啊。不是為了應付一下領導?”王有福道,“你放心,你們來到了夾山村,有這份為我們老百姓服務的心意就好了,就是在村裡轉一圈,我也會向鄉領導反映你們的好。”
金林聖笑罵道:“好你個老王書記,你這不是教我們弄虛作假欺騙領導嗎?”
王有福哈哈一笑,和陸續趕來的村委會成員搬來幾套桌凳。何鴻遠換上白大褂,佔了一張桌子。他拿出攜帶的聽診器和血壓儀放在桌上,端坐著等候村民前來問診。
在他左右邊上,左邊的姚大展也是張桌子、一條凳子,在桌子上放了個茶杯;右側的張春月和金林聖並排設了兩張桌子,桌上擺了些群眾路線教育的學習資料,算是充充門面。
張春月走到何鴻遠桌前,一隻白皙的手掌撐在桌子上,俯首問道:“小何,你準備得這麼充分,這就是所謂的未雨綢繆吧?”
“主任,有備無患嘛。”
何鴻遠被她垂掛下來的長髮觸及到臉上,感覺臉上癢癢的。
“我就知道,姚警官方才在村口提出的,是你出的點子。”
張春月噙著笑意的眼神,看上去水汪汪的。她問道:“你是怎麼想到給群眾設攤服務的?”
他笑道:“我在省城當大學生志願者的時候,這種活兒可沒少幹。”
張春月杏目瞪了他一眼,道:“以後有什麼想法,直接向我提出。”
何鴻遠看著她轉過身去,留給他一個妖嬈的背影,回到她的位置上。
姚大展伸著脖子問道:“被張主任批評了吧?”
他又滿臉曖昧神情地向何鴻遠眨眨眼,說道:“我能感覺得到,張主任對你不錯。”
何鴻遠笑道:“我們張主任很關心下屬。”
這時,村委會門口的曬穀場上,已經陸續來了二十多位村民。夾山村是個有著一千多人口的大村莊,村裡的一些青年人選擇了進城務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婦女。人群中有幾位婦婦帶著尚未上學的小孩,喜歡熱鬧的孩子們已呼朋喚友跑到曬穀場邊的幾堆稻草垛中間,玩起了藏貓貓。
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拄著柺杖,佝僂著身子,顫顫巍巍地來到何鴻遠的桌子前,問道:“醫生,我老是覺得腰痠背痛,不知身體有什麼毛病?”
何鴻遠請他坐到對面的凳子上,笑著問:“老人家多大年紀了?”
“今年七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