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寧打了個冷顫,喊道:“好嘞!師兄!”
衛誠還在洞裡仔細地找著可以扔進火堆裡的小樹枝,他在隊伍中劍法功力不及遊子時,機靈巧勁不及戚寧,洞若觀火不及東方林,但衛誠從小沉著冷靜,聽力極好,能從附近聲音中獲得一些常人難以注意的情況。
衛誠小心翼翼地又添進一枝小樹杈,突然他眉頭一緊,沖大家輕聲說:“洞外來了很多人,步伐急促而有序,腳步間還摻雜著馬匹的嘶鳴聲,應該是武林中人。”
衛誠說罷,遊子時將劍抽出,警惕地看著洞口,果然很快就從洞口處出現了十幾個人,他們每人都身披鬥笠,手中或背後皆有劍一柄。
東方林正欲上前相問,恍然看見人群中有一人甚是面熟,他在迅速打量了一番後,驚喜地叫道:“張南?!”
“啊?誰叫我,師兄是你嗎?”人群中一個微胖的小夥子向身邊的人疑惑地問道。
“張南!果然是你呀,我是東方啊。”東方林發現此人正是當年和自己一同去後山密林尋找仙女的童時玩伴,張南。
“哇!東方,是你呀!你變了樣子啦!”張南終於發現了老友,驚喜地喊著。
“哈哈,張南你可變瘦了。”東方林邊說話邊把大家都請進了洞口,雙方互相行過禮後,兩位老朋友連忙緊挨在一起,坐在篝火前取暖敘舊。
張南搓著手連忙和東方林講起了當年分開後的事情。張南在昔日離開書院後回到了家中,後由於機緣巧合被家人送進了一個名叫一劍堂的門派,近年來研習劍術,稍有所成。此行正是和同門師兄弟一起去臯城參加千劍大會,怎料在半路因禍得福,遇見了老友,而張南從東方林口中得知當年教書的老先生竟是退隱的江湖中人,已駕鶴西遊,唏噓不已。
“不是吧,老夥計,你怎麼連這個也不知道?!”張南越說越發覺如今江湖上的許多事情自己的老朋友都不清楚。於是張南如同老江湖一般,有模有樣地給東方林講起了當今武林大勢。
“如今的江湖,得從幾年前說起,相傳七八年前在淮左突然出現了一位白衣少年名曰白漸穹,他武功奇高,一時間橫掃江湖,武林中難有敵手,隨後江湖上便逐漸開始崛起了一個叫歸魂殿的組織,殿中人行事詭戾,武功多突破禁忌,陰險毒辣。歸魂殿人才濟濟,七使八堂均實力不凡,七使全稱“驚虹七使”,是白漸穹的貼身護法,每人由七種不同顏色代表,相傳他們與白漸穹相識甚早,感情深篤,而殿中除了他們殿主和七使的勢力外,其餘手下皆一身黑衣,如同鬼魅。”
聽到這裡,東方林的三位師弟也湊了上來,張南繼續說:“再說那八堂,他們是歸魂殿的主要力量,分別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八堂,每個堂口都足以與中原裡一門派相提並論,其中屬乾坤二堂實力最強,而他們每一堂口的武功都不盡相同,比如乾堂多為用劍高手,艮堂多為拳腳高手,除此外聽說歸魂殿還網羅了一批邪魔歪道,為禍一方,但領正派費解的是不知為何,在歸魂殿勢力下的百姓們卻對他們頗為歡迎,甚至有很多人都加入其中。”
聽張南講到此處,他隨行的一位師兄義憤填膺地說:“這定是魔殿用了什麼奇技淫巧迷惑了當地百姓,我正道中人對此自然義不容辭,聽說這次的千劍大會,南宮盟主大人已決定在比武之後就要集結各門派,一共除妖衛道,踏平魔殿!”
聽到這裡東方林一邊驚訝魔殿的存在,一邊暗暗念道看來南宮衿的父親果然是一個大俠,還是當今武林盟主,心裡卻有了一種莫名的擔憂。
湊過來的衛誠聽得津津有味,向張南問道:“張大哥,那為什麼少林武當這些大派不插手幫忙呢?”
張南繼續說:“看來你們真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不過這件事我也是聽我師父說的。在三十年前北方一個異族入侵中原,朝廷派兵出征受挫,當時中原武林七大派召集天下英雄攜手抗敵,一時間風雲皆至,聲勢浩大,同時朝廷方面也再次派出了精銳,敵我雙方最終於玄武澗大戰,雖然那些戎狄最終慘敗退去,但經過裹血力戰的中原大派也都大傷元氣,少林、武當、峨眉、華山、丐幫、昆侖、崆峒七大派的掌門、護法、首徒皆有殉難,近年來這些門派都在閉門修道很少在江湖上走動了,不過前輩們的精神我等後輩定終生牢記,永不敢忘。”
站在人群外層的遊子時問道:“張兄,你可有什麼關於千劍大會的訊息說與我聽聽。”
張南一臉得意地說道:“這次大會我聽說空前盛大,南宮盟主幾乎邀請了整個江湖,瞬劍門,雪山派,萬刀盟,雲中派,應龍堡,震虎寨,纓槍會,聽說七大派今年還合力派出了兩位得意門徒來參加大會,而且參加過當年大戰的唐門,近年來元氣稍稍恢複,似乎也派出了家族門人到了臯城,最後再加上我們一劍堂,你們君玉門,還有各路流派,遊俠,幾天後的臯城一定熱鬧非凡!”
此時洞外的大雨似乎也在配合著張南生動的演講而越下越大,衛誠戚寧圍坐在篝火邊還在聽著張南波瀾壯闊的江湖大勢。東方林和遊子時聽完後,不約而同地離開了人群,二人移步到了洞口,兩雙有神的眼眸透過大雨向遠方望去,雙目中似乎藏著兩人對臯城的無限幻想,只有這兩人才知道自己眼眸裡,是怎樣絕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