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英國之前,朱四月的知識一般來源於過往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都是親身經歷過的人情世故揉捏在一起的大雜燴。
而且,他認知的世界由於承載了太多過去,學習新的知識,反而比不上年輕人。
這跟身體機能是否有活力的關係較小,主要是腦子裡思想的問題。不過,雖然他學東西比周蘅,沈儒秋幾個人相比很慢,好在他時間很多,學的比旁人可能更深刻一些也是有的。
有一段時間朱四月跟著沈儒秋的思緒去走,的確有過一點自我懷疑,直到他從哲學老師口中聽說了一個叫做‘忒修斯之船’的哲學假設。
這個假設是說,如果一艘船一邊行駛一邊替換零件,那麼等這艘船全部零件替換完畢之時,眼前的這艘船還是不是之前的船。朱四月冷然發現他所固執己見的看法剛好跟這個哲學問題相呼應。
他所在意,是自身人類的身份認同感。如果把這個問題替換了呢,是否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所有人類在繁衍的過程中一點點的改變,那麼無數年之後,這個人類群體是否還能稱之為人。當然,依他所想,人還會是人,因為新是從舊中來,而新的概念也只能停留在當下一閃即逝,誕生即是過去,無始無終,如同一條沒頭沒尾奔流不息的河流,無法隔斷無法停留。
那麼,既然人在時間上不是當量而是變數,新與舊都無法停留,也就不能做出分割。所以他仍然認同,只要還是有人的靈魂,人就是人,無論自視多高,並沒有什麼真正改變。
他又研學了不少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更加理解到,一切分割的問題並不是新舊的問題,而是人性停滯了,人性分裂了,有的人活在了過去,有些人自詡為未來,就像一條繩子上的兩端,明明連在一起,非要相互排擠。
然而人們對於永生,追求或恐懼,都不是物種的問題,而是人性之私慾,人性之黑暗,是否戰勝了人性之光輝的問題。所以,想明白這些之後,朱四月立刻自洽了自己,他不願意跟著沈儒秋把自己稱之為‘新人類’,他會稱自己為提前進入未來的人,而他選擇的人性,將是光輝正義的一面。
所以,這場鬥爭,仍然迴歸於所有古舊的老生常談,終究是正道邪道是否可以勢均力敵的相互制衡,當然依他所想,既然光明與黑暗是人性中的一體兩面,誰也是無法徹底把誰消滅,兩股力量只能糾纏,永遠糾纏。
科目考核時,朱四月獲得了五學分,教授送了他兩套精裝修訂本的哲學書籍,一本為《黑格爾》,一本為《馬克思恩格斯集》,朱四月讀過了,覺得黑格爾不夠具體,馬克思又太過不唯心,所以之後朱四月送了老教授三本,《道德經》,《莊子》一本自抄本《王陽明》然後他對老教授說,小時候他的老師用前兩本書來為他啟蒙的,他寫的抄錄,是他的祖國封建時期思想最接近弗洛伊德的人才。
老教授博覽群書,許多書曾經看過,卻不是很能看得懂,但是他還是愛不釋手的。
喜歡故宮密碼:入墓新娘請大家收藏:()故宮密碼:入墓新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