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鬼戲是戲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鬼戲的歷史悠久,劇目繁多,例如《探陰山》、《活捉王魁》、《鍾馗嫁妹》這些都是鬼戲的經典劇目。舞臺上的這些鬼,都有人的喜怒哀樂,真實地反映了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所以深得人們的喜歡。
說到鬼戲,有一出不得不提。
當年京劇大師譚鑫培灌製了七張半唱片,其中就有一出鬼戲。
這出鬼戲就是《烏盆記》。
當年慈禧太后特別喜歡聽,還特意給來訪的英國公使播放過。英國公使聽完後,雖然聽不懂裡面的內容,但也表示,彷彿聽到一個冤魂哀傷的哭泣。
《烏盆記》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並且編入了光緒年間完本的小說《三俠五義》之中。
這出戏說的是,商人劉世昌討債歸來,逢大雨投宿於窯戶趙大家。結果錢財露白,被趙大夫婦合謀害死。為毀屍滅跡,趙大夫婦將其剁成肉泥,混上泥土做成漆黑的泥盆一個。
結果來了一個叫張別古的老漢,他打草鞋為生,前來討債。這泥盆就作為頂債之物,落到了他的手裡。誰知劉世昌陰魂不散,附在泥盆之中,央求張別古到包拯包青天那裡告狀。最終,劉世昌的陰魂親自到大堂訴說冤情,包大人為其做主,才使得沉冤得雪。
這是一出公案戲,情節跌宕起伏,唱腔優美,唱詞生動,所以也一直傳承下來。
李星野以前讀包公案的時候,對這段印象深刻。於是一聽到張別古這個名字,就想到了這個故事。
老哈出殯前夜,在這麼偏僻的荒野山村裡,幾個六七十歲的老爺子,活靈活現地上演著這麼一出鬼氣森森的故事。
李星野回過神來,鬼戲已經演到了最精彩的地方。
公堂上端坐著一位黑臉扮相的老者,額頭用白色顏料簡單地勾出一彎新月的圖案,頜下一部烏黑的鬍鬚,正是包拯包大人!
堂下跪著剛才出場的張別古老爺子,地上放著一個黑乎乎的盆子。
突然,臺上唯一的光源,一盞白熾燈,滅了。
藉著月光,李星野發現,堂下多了一個人。
這個人一身皂衣,頭戴青紗遮住了大半張臉,兩個袖子長長地垂到地上,臉色青白,低著頭。儼然是一副鬼魂的樣子。
正是鬼戲裡面劉世昌的扮相。
李星野暗想,這小劇團場景化妝雖然都很簡陋,但氣氛烘托得倒是不錯。不愧是辦了幾十年的白事,果然有點門道。
按劇情發展,這是前來告狀訴冤的劉世昌的冤魂。
隔了半晌,這名演員都沒有唱。
但是,他的頭在一點一點抬起來。
今夜對李星野來說,意義重大。
因為今晚,他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見鬼了。
雖然隔著一層青紗,但他也認出了這張臉。
這正是老哈哈德利的臉!
此時,鑼鼓樂器全都停了下來,四野靜悄悄一片。
堂上包拯不驚不慌,只是拍了一下桌子。
老哈彷彿一下子驚醒過來,他眼珠子左右轉了轉,一下子看到了臺前定定看著自己的老父親。下意識地想站起來奔過去,卻發現自己根本動不了。
臺前的老哈爺子仍然用流著血的左手緊緊抓著麻繩,衝臺上的包拯點了點頭。
堂上的包拯大人痰嗽一聲。
“堂下亡魂仔細聽,
是非善惡有報應。
陽間冤屈無人訴,
陰世恩怨償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