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枝轉頭把銀子全都揣上,心情輕快,平時去鎮上一個時辰腳程,她半個多時辰就到了。
眼見天色尚早,她打算去找薛慎之,讓他得空將八兩銀子還給秦伯言。
繞過清河街的時候,聞到一股餛飩香。
商枝這才記起,今早一高興忘了吃早飯,聞到食物香味,肚子餓得咕咕叫。
她順著那股香味找到餛飩攤子,正好就在清河書院斜對面的角落裡。攤子不大,只有兩張桌子,其中一張坐了兩個人。
“來一碗餛飩。”商枝在另一張空桌坐下。
老闆娘動作麻利的數十個餛飩下鍋。
商枝提茶壺倒一杯茶水喝,身後傳來兩人的交談聲。
“最近不見你蹤影,喊你去小酒館喝幾杯,嫂子說你忙得腳不沾地,遇見好事兒了?”青布長衫的男子問著一旁精瘦的高杆青年。
青年滿肚子苦水,“別提了。老爺不知從何處聽說前吏部尚書曾秉硯致仕回鄉養病,讓我們哥幾個跑腿找。你說人就在清河鎮,來回找了十天半個月,影兒都沒見著,不會是人早回京了?”
“不是吧?這麼位大人回儋州府,儋州府上下大人也會驚動。小弟認識不少人,你說說曾大人長什麼模樣,我請人給找一找。”
“聽說是悄悄離京,沒有驚動人。”青年呼嚕呼嚕喝幾口湯,形容曾秉硯,“頭髮銀白,身材瘦小……操,老頭兒都長這模樣,就是聽說喜歡弄些花花草草,手裡提著鳥籠子遛鳥。別的,不知道了。”
男子聽了拍桌大笑,“你們不會盯著遛鳥的老頭兒吧?”
“去去去!哥去忙活了,這頓我請了。”青年丟下銅板,匆匆離去。
商枝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思微微一動。
前吏部尚書曾秉硯她有印象,曾經張老頭提過他的事蹟,商枝接收記憶後,卻只有模糊的印象,兩個男子提起他,關於他的記憶清晰的浮現在腦海。
曾秉硯八年前致仕,他的嫡長子政績斐然,頂替了他的位置。而他則歸隱山林,可他在朝堂裡影響仍舊甚大。他這一生跌宕起伏,算是傳奇人物。二十歲金榜題名,因拒絕尚公主惹怒皇上,外放山窮水惡之地做官,他改善民生,屢破奇案,政績出色,嘉遠三年調回京城任文選郎中。
嘉遠六年遷光祿卿,他脾性耿直,政見與皇上相悖,經常據理力爭,四次被貶,嘉遠十八年召命任為吏部尚書,元晉二年致仕。
商枝咂舌,曾秉硯算是個大人物,張老頭說他脾氣和茅廁裡的石頭似的,又臭又硬。得罪不少人,被貶自然被人落井下石,最後能夠官拜尚書,足可見他的手段與能力。
這樣的人在清河鎮……商枝哂笑,這種人物與她又有何關係?
吃完餛飩結賬,提著揹簍離開,突然被人叫住。
“神醫?你是回春館的女神醫?”餛飩攤子的老闆娘見到商枝揹著竹簍,覺得眼熟,“是你在回春館救了大牛?”
商枝這才認出婦人,她笑道:“舉手之勞。”
郭氏連忙把銅板還給商枝,感激道:“恩人,你救了大牛,又不肯收診金。我若是收了你的銀錢,就是沒良心了。”
商枝不肯收回來,“你做營生也不容易,我不能自持著救命之恩吃白食,這本來就是我一個醫者該做的事情。”
郭氏握著銅板,緊張無措。眼瞅著當家的捧著花草回來,她高聲喚道:“當家的,你來的正好,這是救你的恩人。上次你情況危急,我們沒有好好感謝她。你從村裡回來,可帶了山貨?拿些山貨給恩人去嚐嚐鮮。”
大牛揹著揹簍,裡面裝滿了山貨,他走過來,把手裡的花放在地上,“獵了不少野貨,還有半竹簍蘑菇。”他拿出小竹籃分一些給商枝。
商枝看著地上幾株連根的牡丹,掛了四五個花苞,她眼前一亮,蹲下來仔細辨認。
株形直立,枝條細硬,花蕾圓尖,綻口形,葉中圓,是姚黃!
牡丹四大名品之一。
她連忙制止住大牛的動作,詢問道:“這花你賣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