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府邸,張飛就拉住哥哥劉備問“大哥,如此好的機會,為何不答應?”
劉備似乎早就預料張飛會那麼問,卻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帶著張飛和關羽快步離開了公孫瓚的府邸,返回自己的住所,到了住所,確認四下無人,才開口道。
“伯圭伐韓馥,此戰無義”
“且與袁紹聯合,這是與虎謀皮啊...”
關羽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張飛卻是怎麼也想不通“大哥,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劉備看著自己這個滿腦子肌肉不開竅的弟弟苦笑的輕輕搖頭,反問了一句“假若我兵臨城下,對方問我一句:聽聞劉玄德素以仁義為名,今日率兵攻打此地,是為仁?還是為義?你讓我如何作答?”
“這...”張飛頓時語塞。
關羽安慰道“三弟,吾等英雄何懼沒有機會,何況,公孫瓚也並非良人,姑且等待片刻”
張飛這才解開心中鬱結。
劉備對關羽這話,也沒有反對。
....
易縣。
衛寧率兵抵達易縣,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軍事重鎮,不少的人民聽說這裡要爆發戰爭,已經提前一步離開了易縣,往河間郡內的鄚縣和任丘去了,倒是還多不願離開故土的人民。
抵達的第一時間,衛寧直接接管了這個城市。
易縣的情況比衛寧想的要好一些,易縣本身就有駐守軍隊,不過人數不多,僅僅只有千人,領兵大將也不是什麼名人,叫薛濱,三十多歲。各種守城軍備完整,連同大門都是由特殊的岩石所制,不用擔憂被強大武將一個衝陣連門一個鑿破了。
衛寧來到易縣,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調防城中守衛。
原本的一千守衛軍轉為預備部隊,太史慈手下的忠信豪則充當守衛。
軍營直接設立在城內,且大部隊駐守在城北,以徐晃為城北守將。
張合則立刻偵查四周的地形,並且派出了斥候打探公孫瓚軍的訊息。夜晚的時候,張合返回。
易縣能夠作為冀州和幽州的交界重鎮不是沒有理由的,左右是連綿山脈,想要進攻易縣,除了北門,其餘三門都需要翻越山脈才能夠進攻,這也是衛寧為什麼將徐晃來看北門的原因。
這倒是緩解了衛寧守城的很大的壓力。
不過,出了這易縣,無論前方還是後方,路途廣闊,一馬平川,非常適合騎兵的奔襲作戰。公孫瓚就是以騎兵出名的,白馬義從更是騎兵中速度最為迅捷的輕騎兵,無論是追擊,還是撤離,對衛寧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壞事。
所以這場戰爭尚未正式開始,戰略方針卻從一開始的地形就給出了答案。
死守。
抵達易縣的第三天早上,斥候來報,公孫瓚大將嚴綱率領三千騎兵先發,即將抵達易縣。
“讓嚴綱先來?我們被小看了呀”衛寧聽到這個訊息,微微一笑。
張合卻是面露嚴肅。“衛將軍可千萬別小窺嚴綱,要知道公孫瓚手下的白馬義從往日就是由嚴綱所掌,這白馬義從之威名遠播烏桓、鮮卑,也有這嚴綱的一半功勞”
衛寧倒是沒有小看嚴綱的意思,嚴綱是強,但這得拿誰來比。
如果是易縣原來的守軍,那個叫薛濱的,結果可能一個照面就被嚴綱斬了,比起薛濱這當然是一名強將。
但自己手下的人現在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