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這些日子裡經常水字,可你們知道嗎?智障作者我又去了趟醫院,肚子已經疼了三天了。
請原諒我的任性,抱歉。)
別問為什麼日本會出現千字文這種東西,其原因實際上很簡單。
在很久以前,在隋唐時期之前,日本實際上還沒有專屬的文字。
當時的日本所書寫的,全都是漢字!
直至遣唐使,遣隋使的出現之後,日本才慢慢發展出了‘日文’。
有著千字文的存在,並不奇怪。
且不僅僅是日本,以前的越南,朝鮮半島,用的也全都是漢字!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字儒”)開始有系統的,大規模的傳入越南。
到了宋朝,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隨著漢字在越南的傳播,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語詞彙,這些字就是喃字。
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範的工作。
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1945年9月2日越南成立民主共和國後,作為民族獨立的象徵,拼音文字才逐步法定化為“國語”得以全面取代漢字而成為唯一應用的文字。
但……越南的國語字實際上,法國佔領越南時,天主教教徒傳授給他們的文字而已。
朝鮮半島上的韓國與金胖所領導的朝鮮,當今所用的文字雖然是被叫做‘韓文’。
但實際上,韓文的正確所發卻是‘諺文’。
朝鮮語目前使用的諺文源自15世紀朝鮮王國世宗大王創制的訓民正音。
其真實作用,相當於中國的‘拼音’。屬於同拉丁字母、蒙古文、阿拉伯文等一樣的表音文字。
漢字教育由於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二戰結束後,朝鮮族由於民族主義和脫漢運動的影響,朝韓對於日治時代漢字的使用與中國古代的冊封體制非常不滿,漢字被排斥,將諺文提升為國家文字的聲音則逐漸高漲。
朝韓政府以諺文作為國家官方文字,並逐漸停用漢字,而今日不能讀寫漢字的人也很多,年輕人尤甚。
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是漢字被依法廢除的法律依據。
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
但公文的定義、過渡期間的定義、施行細則、違反者的罰則皆沒有明確規定。法律學家認為此法僅是一項宣示而非法律。
李承晚時代,又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朴正熙則傾向廢止漢字,1970年發表漢字廢止宣言,小學完全廢除漢字教育。但是輿論強烈反對廢止漢字,1972年撤回漢字廢止宣言,中等學校以及高等學校的科目漢文即漢字教育)復活。
然而,由於漢文被列為選修科目、幾乎不需要考試、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實用導致學生對於漢字沒有學習動機。另外,又禁止在小學階段進行漢字教育,私下進行漢字教育的小學老師會因為“不配合國家教育政策”被懲戒、免職等處分。
1980年代中期,韓國的報紙、雜誌等,開始逐漸降低漢字的頻率,漢字一般被用來表記與中國有關的人名地名。
這是因為幾乎沒接受漢字教育的世代諺文世代)佔了多數,使得使用漢字的出版物無法出售。諺文專用派不是簡單地禁用漢字改用諺文。
但是……這麼做的弊端也來了。
如今……無論是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還是越南、東南亞,日本。
他們的文化傳承全部出現了斷層!!
他們的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書籍,沒有一個人是看得懂的!
除非重新學習‘漢語’,要不然那些書籍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天書!
日本還好一些,日語中多多少少也有著一些漢字的存在,不過大部分還是同字不同意。
例如日語裡的‘大根’指的是蘿蔔,漢語的‘大根’嘛……呵呵噠。
現代中國的一些年輕人,只要是受過教育的,識字的,有點正常邏輯的……絕大部分都能夠看得懂中國最老語言‘甲骨文’上的一兩個字。
更不用說絕大數中國人一出生就‘自帶簡繁漢字轉化器’這個天賦了……
講真,智障作者我只學習了簡體漢字,可,繁體漢字不用學一眼就能看得懂,只是不會寫而已。)
而對於中國的那些周邊國家的青年嘛……這可就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