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一戰,袁譚敗逃幷州,閻柔、鮮于輔等投降反戈,袁紹主力萎靡於拒馬河、泒水之南。曾經佔據大半個幽州的袁氏,如今只剩涿郡南部苟延殘喘。
安東光復右北平、漁陽全境,連取廣陽、上谷、代郡,將戰線推到涿郡中北部
這場勝利可謂空前而不絕後,意義極為重大
從此幽州復定於一,鮮于輔、閻柔等有二心之幽州人,再難有反覆之舉
從此打破了袁紹自黃巾之亂開始,謀劃實施超過十五年的循光武舊事之企圖
意味著劉備討伐袁紹,由之前的地理上不利的北伐、西征,增加了自幽州南下之重大選項。作為一名穿越者,劉備可是清楚得很,自古以南伐北有多困難
還意味著從此安東收拾舊山河,兌現將士衣錦還鄉、共富貴之誓言
自何進死,袁紹、董卓相繼為亂雒陽,劉備初阻諸侯於滎陽、繼牧幽州始,數以萬計的幽州將士陸續離開故里追隨劉備,已十年。
十年間幽州將士參與了幾乎全部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東拓海東,南吞江東呂宋,西討二袁曹操,北平烏桓鮮卑……幽州騎兵從來皆屬於決定性的戰略、戰術軍事力量,進則為軍前鋒、刺探軍情,戰則衝突敵陣,陣斬大將,退為合後,掩護大軍。幽州將士功勞卓著,立下斬袁術等大功,功居諸州之首
時值秋初,大小將士,載譽歸鄉,衣甲鮮明,刀槍閃亮,戰馬昂揚,圍觀者甚眾。
萬萬沒想到
迎接他們的卻是斷瓦殘垣遍佈的故里,野草遍佈的荒涼集市,稀稀拉拉的莊稼……
佝僂的老父母們,臉上遍佈著歲月的痕跡,裡聚中幾乎不見青壯年,偶爾一見的孩童黑細矮小得令人心疼。
從軍多年的幽州將士大多立功獲爵,封侯者過十,校尉都尉數十,軍侯以上不計其數,最小也是個管五十人的隊率。
這些是能回來的
約四分之一將士陣亡,無法運回,長眠在海東、青徐、呂宋、江南、中原的茫茫青山間,用另一種形式守護大漢的新地舊土。大批受傷殘疾將士,無法歸隊,大批將士長期駐守某地已娶妻生子,他們都留在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受賞土地宅院,充作基層官吏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間涿郡通訊幾乎斷絕,盼來子弟歸家者,莫不喜極而泣;盼來訃告者,當即委頓於地,嚎嚎大哭。
樓桑裡比涿郡其他地方更悲慘,半個裡被袁氏推倒、燒燬。作為家廟、族學的祖宅,是劉備從小生活之處,如今只剩下斷瓦殘垣。餘下少量族人、鄉黨,東躲西藏在西面太行山中……如今終歸故土,只見房屋毀壞、田地生草、祖廟不復,莫不悲痛哭泣,詛咒痛罵袁尚
原本期望衣錦還鄉、歡樂團聚,如今卻……劉備鬱結在胸口,筆走長蛇,於祖宅外寫下長詩:
車轔轔,馬蕭蕭,行伍弓箭各在腰
爺孃妻子走相接,塵埃哭聲上雲霄
十五從軍擊北鮮,年至四十南屯田
去時里正與束髮,歸來墳頭迎白頭
河北流血成河海,袁氏窮兵意未已
不聞燕雲粟慄地,千里萬聚生荊杞
惟願三安漢天下,廣廈千萬庇人間
“此傳世之作!”一旁蔡璇見了,眼中異連連:“詩何名?”
劉備臉上不易察覺的一紅,慶幸中學沒白讀,丟擲一個深沉的眼神:“《從軍破袁歸》”
蔡璇反覆朗讀,不覺沉醉於其中憂國愛民之意
周邊將士聽了,莫不抹淚哭泣
此時,周邊縣令縣長、鄉里亭長,三老,父老鄉親,數百人逐漸聚攏到祖宅前廣場,聽得《從軍破袁歸》,也大多哭泣不已,俱都咒罵袁氏
劉備欲採民風,令眾人說話
“下官願獻糧一千石、十金。”
一縣令見劉備頗對上供頗悅,諂著臉道:“大王,望能派兵數隊,以助秋收。”
劉備正要允許
卻見周邊父老皆道不可,對其怒目而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