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把何進、何苗的死歸結於宦官,扭頭不理他們。
張讓、段珪等人再次向皇帝磕頭告別:“臣等宦官滅絕,陛下如同失去手腳,天下必亂。陛下保重。”於是投河而死。
此時劉備才將輕騎趕到附近,拿著火把,四處呼喚。
中常侍畢嵐與劉備有舊,拉著中常侍宋典等人,向聲音火光處狂奔:“上軍校尉救我!”
閔貢追之不及,且意在皇帝、陳留王,也就仍由畢嵐去了。
畢嵐跪在劉備馬前,大哭失色,詳細說閔貢逼迫張讓投水之事,劉備嘆息不已:“張常侍壞事幹得太多,袁紹必不會容他,跳河也少受些刀劍。只是他對我有恩,得去河邊祭拜一陣。”
畢嵐卻惹惱了一人,拍馬上前,直取閔貢,閔貢避之不及,被一劍砍翻在地。
“閔貢殺我父親,劉校尉既要祭拜,自然當有貢品!”持劍之人乃是張讓之子張奉,下馬來,一腳踏在尤在掙扎的閔貢胸口,割其首級,放在江邊上,“父親,兒為你報仇!”
閔貢的屬下剛才錯不及防,呆若木雞,此時才尖聲大叫,四處逃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飛:“兄長,如何是好?”
“回去慢慢跟你算賬!”劉備惱怒張奉殺閔貢,一腳踢飛張奉,“把閔貢帶來的人都殺了!”
事情已經做了,只能一不做二不休,毀屍滅跡,全部扔到黃河裡。
盧植見劉備維護宦官,殺掉河南尹下屬官吏,吹鬍子瞪眼:“玄德可要想清楚,今日要是護了這些宦官,就徹底與袁家反目成仇!”
劉備:“恩師不也反對袁紹盡數殺掉宦官麼?”
盧植:“普通宦官幹著繁重的勞動,根本沒有受賄的機會,也被袁紹兄弟殺死,無辜之極。可你要保下的是中常侍畢嵐、宋典等人啊!”
酈炎:“中常侍、小黃門身為領導身邊人,狐假虎威,索賄受賄,令人憤恨!師弟為幾個宦官與黨人交惡,不值啊!”
劉備:“宦官中就沒有好人麼?
昔日有蔡倫改良紙張,如今中常侍畢嵐曾經擔任掖庭令,負責宮人簿帳及蠶桑女工,熟悉織布刺繡,鑄造過大鐘、銅人、錢幣,製作過翻車、渴烏,巧奪天工!我曾經跟他交流、討教,很是佩服。”翻車即水車的一種,渴烏是利用正反虹吸管原理製作的噴泉、灌溉設施。
劉備:“宮中普通的太監、宮女都要承擔承重沉重的勞役,畢嵐很花了一些時間,專研士大夫看不上的“奇技淫巧”,以改進技術,提高勞動效率,方便生產生活,要是推廣開來,用於農業灌溉,必能推動糧食增產。”
酈炎:“可他們的目的是出於私心,為了多生產器物、衣服布匹等多賺錢,討皇帝開心,而不是用於農業。”
“客觀上推動了技術的進步就行,技術無好壞,關鍵是用的人!”劉備雖然對這些東西的原理也能就懂,卻沒有大量的時間專研製作,畢嵐這個大匠水平的中年太監,一定要保住。
酈炎:“可他們畢竟是宦官,畢竟是殘缺之人。”
劉備:“司馬遷也是宦官,但做了《史記》。要是有生路,誰願意殘破身體,做不男不女,不人不鬼的太監?這群宦官中出眾的人物不少,如畢嵐、宋典、李巡、趙佑等不少宦官出生低微,一步步努力專研奮鬥才有所成就,可憐又勵志。”
中常侍宋典,當過鉤盾令,負責宮殿、園林、果園等管理修繕,這人貪汙不少,但是個建築、園林專家,而且來自於扶風宋家支脈,考慮到宋佳,讓他姑且留下。
善於經學,不爭權力的小黃門李巡、趙佑等參與過熹平石經修訂,與盧植也是認識,皆跪下來磕頭:“盧尚書,士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蘭臺的書籍反而是我們幾個宦官最熟悉,求盧尚書留我們一條賤命,我們願以此殘生看護、分類、儲存蘭臺藏書。”
盧植:“難道你真要為幾十個宦官,與袁紹為敵,與袁家為敵,與黨人為敵,與士人為敵,與天下人為敵?”
劉備湊到兩人耳邊小聲說:“恩師、師兄,我們打個賭,以袁紹為首的黨人才是禍亂國家的毒藥!賭注就如此如此,可好?”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