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玄:“聽說君侯有意娶兄長遺孀為側室,並照顧幾個孩子。君侯宅心仁厚,令人佩服。
只是君侯事務繁忙,怕沒那麼多時間教導他們吧?
扶養教導從子,為從女定下婚配,本就是我這個叔父的責任。”
劉備:“我打算以鄭君、邴原等為師長,再宴請名師,設青徐書院於東萊膠州。
瑾兒、亮兒都可拜鄭君門下傑出弟子為師,想學什麼,就拜誰為師!
本官之子侄亦入書院,以後漸漸擴充套件到周邊官吏、世家大族。
瑾兒年已十五,同時可兼任縣吏,半工半讀,增加歷練,學以致用,過兩年轉為郡吏或遊學。待有了名聲,再推薦官職。”
基層工作經驗,從來都是必要的,能夠積累人脈,鍛鍊能力,適應不同角色。劉備不打算直接把諸葛兄弟提拔到高位,或者一來就當一把手,心態上即容易出問題,能力上容易缺項,考慮問題也難以全面。
諸葛玄終究失了耐心:“寄人籬下,怕不方便!
陽都被黃巾禍亂,暫時不可回去,朝堂已任命我去到兗州做縣長,年十五有志於學,我打算帶不到十五歲的亮兒、均兒、兩個姑娘一起去。”
言下之意,把諸葛瑾和徐萱留下。
劉備:“孩子們尚小,舟車勞頓,並不是好的做法。
青州、徐州世家豪族、富商、官吏眾多,花些時間,總能給姑娘找到良人,本官每人贈與五十金嫁妝。
當然,若諸葛兄有合適人選,隨時可提出來。”
“五十金!”
諸葛瑾不由咂舌,他家最值錢的不過書而已。五十金,是很大一筆錢,大概相當於縣長20年俸祿,相當於司隸50大畝田,徐州至少100多大畝田,足夠衣食無憂。
“叔父也不寬裕,我年已十五,無論是做書吏、幫抄書、做傭工都能養活自己和弟妹,無需麻煩叔父。”諸葛瑾並不想諸葛亮跟叔父走,這些日子,他經歷了喪父、僕人背叛、太守攆人、被捕入獄、重見天日,成熟了好大一截,對人情冷暖知之頗深。
照叔父的方案,叔父帶四個弟弟妹妹一邊,自己則和繼母一邊,分頭下注,以保證家族的延續。初看起來挺好,仔細思考,有大問題!
繼母徐氏,年齡不過二十許,就比自己大幾歲,青春貌美,溫柔許人,四體不勤。
就問撫養這麼個年輕貌美的小繼母,
尷不尷尬?
危不危險?
會不會有風言風語?
改嫁,那簡直是一定的!
與其晚點改嫁,不如早點改嫁,與其讓她自己挑選鬧出點緋聞什麼的,不如現在就嫁給劉備。
因為是個人就看得出來,劉備非常喜歡他和諸葛亮,說要叫嫡子劉茂尊他為兄,稱諸葛亮為弟。這麼幾天以來,已任命他為郡書佐,領一份俸祿,還給了安家費。
諸葛瑾這幾日跟著收集流民、情報,空了幫忙整理資料,深深地震撼於劉備在軍事、經濟上的才幹和實力,這麼大方又前程遠大的太守,哪裡找?
而且,叔父始終是叔父,即使在劉備麾下學幾年就離開,以後有事找到叔父,他能不念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