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後漢百姓耽於享樂,逃避兵役,尚武精神、兵源素質早已不如前漢,國家又失了涼州、河套等養馬地,不能不用、不能不依靠南匈奴、烏桓,甚至羌人。不用則缺乏足夠騎兵,大漢的步兵根本無法與烏桓丘力居和鮮卑騎兵對抗。
一個是慢性毒藥,一個是禍在眼前,如何選擇,如何平衡?
。。。
劉備搖了搖腦袋,試圖甩掉煩心事,讓良好的情緒回到身體,以免負面情緒影響士卒。
想到吳嶽、傅乾等人,又高興起來,他們跟隨劉備時間並不長的部下能夠主動報告去卑的動向,說明他們心想著大漢、心裡想著劉備。
他們雖無張遼之勇烈、萬人敵,卻有忠誠之心、勤勉之勞,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滄桑。
。。。
四月
劉備丟下隊伍,只帶張飛將十騎兵快馬到達到廣陽郡薊縣,面見幽州牧劉虞。
“當官不作為,不如回家賣紅薯!”對劉虞數月不能營救出柳城附近的公孫瓚,劉備是極其不滿和惱怒,怒斥其怠政。公孫瓚既是劉備的師兄,又是曾經提拔支援劉備的貴人,還結下了深厚和戰鬥友誼,恩若兄弟。
劉虞鬍子拉碴,瘦了一大圈,不復封神俊朗的老帥哥形象:“劉校尉息怒,本官不是不想救援,公孫都尉被圍困後,本官殫精竭慮組織了數次救援,可都功虧一簣。”
劉備:“前方的將士在流血,犧牲,豈是一個‘功虧一簣’能解釋。”
張逸拉住憤怒地劉備:“你看方伯都瘦了,要救公孫,還需同舟共濟才好。”
劉備還真沒冤枉劉虞。
之前,劉虞是州刺史,業務上與公孫瓚並無上下級關係。在處置叛亂的烏桓、鮮卑政策上,劉虞主張寬、撫,公孫瓚主張嚴、剿,兩個人不對路。聽到公孫瓚被圍困的訊息,劉虞甚至歡喜得說了一句:“將數勝而驕,民數戰則疲,以驕傲之將,帥疲憊之民,故好戰必亡!”
任由公孫瓚被圍困,劉虞一旁吃著小酒,看著熱鬧正歡快。
可之後的情況超出劉虞預料,由於劉焉的選牧伯表,劉虞得任幽州牧,公孫瓚妥妥成為他下級。劉虞就從看人挑擔不費力,變成勇挑重擔的幽州軍政首長,幽州最能打的公孫瓚被困數月,劉虞如何能不救。
第一次就親子組織了二萬餘人前往救援。劉虞此人,道德經學、治民、選吏都是一把好手,可在治軍、帶軍上完全不合格。前鋒被烏桓、鮮卑擊敗後,劉虞很懼怕,沒有及時調整兵力頂上去,而是帶頭後退,導致士卒們陷入混亂,大敗虧輸。
第二次,劉虞不敢去了,派鮮于輔帶兵前往,鮮于輔有些本事,雖沒把公孫瓚救出來,還是送了不少輜重入城,因此公孫瓚才能堅持到現在。
本想著把第一次敗仗壓下去,第二次又沒搞定,劉虞終於慌了,這才上書請求皇帝派遣良將精銳協助營救。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