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險!”
孫堅暗道僥倖,“張太尉本要董卓和我各率領三千士卒為前鋒,救援漢陽郡。董卓害怕不敵,屯兵遲疑不進。我本是要去的,沒想到生起傷寒病來,一病就是半月,竟然躲過一劫!”
雖然孫堅、董卓等前鋒精銳未能救下漢陽郡,張溫並沒有放棄收復涼州的希望,上表雒陽,準備發動十萬士卒,前往救援。
朝堂一份詔書,讓張溫從頭冷到腳:太尉張溫以寇賊未平,免;以司徒崔烈為太尉。
孫堅見張溫毫無形象地跌坐在帥帳,什麼人都不理,就知道出了大事。
悄悄詢問左右幕僚之後,孫堅不僅不在意張溫的失落,反而十分慶幸,因為作為張溫的參軍之一,可以隨同張溫一起卸任,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
孫堅步履輕快地踏入了陶謙房間,飛快的把事情說了。陶謙長吁一口氣。兩相視一眼,竟然發覺對方臉上都有笑意。
陶謙正了正顏色:“記住,我們是太尉的故吏。”
孫堅也故嚴肅起來。
士卒們卻能笑出聲來,前線的壓力太大,屯兵長期暴師於野,經常面臨生死威脅,早已失了銳氣,思歸多苦顏。
何況不論孫堅還是陶謙,都已立下足夠功勞,回到雒陽暫時做議郎,等待進一步安排。
。。。
不久,長沙人區星反叛,自稱將軍,聚眾一萬多人,攻下數個縣城。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往剿滅。
孫堅到郡,檢選清廉之循吏老吏,使之治民,並且明白交代:“你們只管好好對待善良百姓,好好處理官曹文書,按規矩辦事。至於郡中盜賊,我來負責!”
這時,孫堅屬下又新招募了數名將領。
其一,揚州丹陽郡故鄣人朱治。
朱治頗懂文事,起初為縣吏,明經學,有勇力,善將兵,日行山路百里而不倦。朱姓為丹陽大姓,朱治因家族之力和自身本事,察孝廉。黃巾之亂中,揚州刺史闢朱治為從事,遂將丹陽兵北上匯合下邳相陶謙、孫堅,隨同征伐黃巾,數有功勞。
太尉張溫討伐涼州,朱治奉命都尉陶謙之命,任別部司馬,回鄉招募丹陽兵一千以助戰。孫堅為長沙太守,此時陶謙為議郎,經過商量,朱治於是告別陶謙跟隨孫堅,南下長沙平叛。
其二,幽州右北平郡土垠人程普。
程普少為郡吏,後為幽州刺史劉虞徵辟,為幽州從事,將兵隨同劉和鎮壓張舉、張純、丘力居叛亂。程普屢有功勞,且為人有計謀,善於言辭應對,頗有文化,劉虞於是命令程普入雒遞交奏章。程普因此留在雒陽軍中,為羽林郎。
涼州亂起,程普應募,跟隨討伐邊章、韓遂,自此隸屬於孫堅屬下。孫堅見程普弓馬嫻熟,有百人之勇,有頗有計策,為人忠厚,於是極為重視,引為左右親信。
孫堅南下長沙,程普將騎兵相隨,親身陷敵陣,來往衝突,勇不可當,幾無一合之將!
其三,荊州零陵郡泉陵人黃蓋。
黃蓋本為南陽太守黃子廉後人,與黃香、黃瓊、黃祖等出自從祖,但家族分離,後黃蓋祖父遷到零陵居住。南方多瘴氣、蛇蟲,周邊鄉親多病死,黃蓋生活艱難而貧窮,但仍有壯志,一面種地、打柴,一邊鞭策自己讀書、學習兵法武藝。後其名漸漸為郡守所知,任郡吏,察為孝廉。又因為黃琬的原因,為三公所徵辟,官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