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雖英雄了得,此時也淚水兩行:“我恐大漢無涼州矣!”當晚大醉。
。。。
張溫在長安得到詔書,知道皇帝輕輕放下,大喜,召集諸將軍、官吏上百人宴會,既是總結工作,給眾人道一聲辛苦了、過年好,更是宣稱“本司空還沒倒”!
張溫要求六百石以上官員一一起身做祝酒詞,意為粉飾太平,歌功頌德。
幾人之後,輪到陶謙。
陶謙一開始就看不起張溫靠著賄賂登上三公、統帥之位看,認為戰事不順跟張溫不懂軍事、指手畫腳脫不開關係,當即吼道:“打了敗仗還歌什麼功,頌什麼德。要皇甫嵩在此,絕不可能任由涼州羌胡叛亂!”
張溫臉上很不好看,大怒:“南蠻子,乃公把你趕到交州做官!”作為光武帝鄉南陽人,張溫妥妥地有地域歧視。
“隨便你!”陶謙頭也不回走了。
眾人急忙說合:陶謙這個人向來脾氣不好。之前西征本來是很艱苦危險的事情,張)公看重陶謙才略,陶謙不避危險也出了不少力,這會不過是喝多了酒,一時說醉話罷了。如果張公把他遷移到交州不毛之地,投到門下的人士就會疑惑。以後公再招人西征,或者做其他事情,四方之人焉能跟隨!不如釋去遺憾除掉怨恨,回到一開始的良好關係,這樣遠近之人都會稱頌公之美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溫大呼:“險些誤了國家大事,快去把他拉回來。”
“好咧。”孫堅急忙追上將陶謙,將他走後的情況說了一遍,誠心邀請陶謙回去道歉,“兄長輕辱三公,罪自己作自己作死),幸虧張公度量大,才得到釋宥,最好能放低身段,謙卑地道歉。”
陶謙與孫堅一個是丹陽人,一個是吳郡人,同州臨郡,因而關係頗佳說話很隨便:“我還真不怕他,大不了辭官不做!”
。。。
眾人皆參加宴會,卻只有董卓過了許久才來,當張溫和眾將之面,不僅不承認率先逃竄的錯誤,反而自豪地誇讚自己應對得當。
孫堅念念不忘之前董卓擅自撤退,導致糧道斷絕、士卒死傷過半的事,悄悄對張溫說:“公用皇帝詔書責備董卓,董卓不怕獲罪,卻依然傲慢,應該根據軍法‘失期’論斬。”
張溫說:“董卓在黃河、隴山一片很有威望,要殺了他,西征將沒有依靠,而且其部下羌人怕會叛亂。”
孫堅說:“公親統大軍,威震天下,何必依賴於董卓!董卓有三可殺!其一,輕視長官,舉止無禮。其二,公讓他做前鋒,他卻畏懼邊章、韓遂,說不可征伐,動搖軍心,不奉命令。其三,接受討伐先零羌和保護糧道的任務,未能完成,擅自撤退,長官徵召,遲遲不到。
古之名將,皆賞罰必信,如魏絳戮僕、穰苴斬莊賈、孫武斬美人。賞一以勸百,則賞之,罰一以懲眾,則罰之。如今又過不罰,將士豈能明法而赴湯蹈火?”
張溫思索良久:“那就罰吧,不殺,只罰。你先回去,時間一長,董卓會起疑心的”
孫堅無比頭疼地走出帥帳。
不久,受到到懲罰的董卓打聽到是孫堅勸張溫罰他,怒不可遏:“孫堅小子別落在我手上,定要他好看!”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