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起 > 第290章 恐大漢無涼州矣

第290章 恐大漢無涼州矣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極品太子爺 有個妹妹叫貂蟬 史上最強軍師 金牌縣令 寒門敗類 我在西晉送饅頭 山賊的自我修養 戰爭服務公司 將白 三國我為皇 大梁貴婿 絕世寵臣 大唐皇爺 民國之國術宗師 帝國狂夫 大唐:躺平的我,被李二偷聽心聲 漢起 武帝李智 我成了反派城主心腹 寒門狂婿

張溫、周慎、董卓等西征涼州失敗,後果重大而惡劣,不僅預示著涼州從此陷入長時間混亂,還意味著從此絲綢之路幾乎斷絕。

整個涼州十郡、二屬國,外加西域數十國,只有5個郡還受大漢中央控制,黃河以西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東西近三千里領土處於半失聯,不在服務區;西域長史府東西四千裡盡數丟棄,朝貢不再,來自西方商人、僧侶、香料、寶石盡數斷絕,中原的絲綢、瓷器減少許多收入。

朝中批評彈劾的奏章如雪花一般上給皇帝,民間的批評建議則投遞給公車屬。

不論主戰派皇甫嵩、楊彪、議郎傅燮,還是主和派司徒崔烈、關東世家,亦或是居中搖擺的大將軍何進、袁隗,一致批評董卓擅自撤退,周慎畏敵敗逃,張溫指揮不利,然而卻沒多少人能提出解決方案。

西征涼州失敗之後,張溫深知必被彈劾,在給朝中的奏章上,首先寫“當今天下遭澇之災數年矣,朝中錢糧不濟,而涼州之危局,冰凍三尺,非一日寒,開支極為巨大,故有司徒崔烈棄涼州之議,滿朝臣子未必無內心贊同司徒之議者。朝中諸官既無決心,西征士卒難免不因此心存疑慮。。。”

把失敗的第一大原因歸咎於朝中沒有決心。

“深究失敗之原因,誠然有臣號令失措、屬下將官進退失據之原因,亦有三個緣故,其一豪族與叛軍裡應外合非一日,斷我驛道、通訊;其二,涼州諸郡皆貧困,無以供軍需,需從關中運糧,然而道路曲折,兵糧難運,冬季天寒,冬衣輜重缺乏;其三,郡兵不精,雖多而無用,徒費糧草。”

張溫將失敗的原因推到糧食轉運不成,士卒不精上,之後提出方略:

“臣以為,平涼州之亂,首要在於運糧食,其次在於精練士卒,兵在精,不在多。首必運糧囤積於漢陽、隴西,必足五萬人三月之用,然後遣上將帥精練士卒五萬,效仿段熲故事,向西而徵。

故臣只在隴西、漢陽、北地郡留下少量將吏、士卒收集潰敗逃散士卒,協助漢陽太守蓋勳、涼州刺史楊雍等修復守護城池。臣則率領大部分士卒翻過隴關回到扶風郡、京兆尹,發給過年慰問品,讓士卒、壯丁各自歸家,減少運輸壓力和運輸損耗,減少國家開支以億計。

羌亂非一年可平,請陛下聽臣信臣,臣必守衛三輔,整頓士卒,來年再戰。”

。。。

皇帝看了幾封彈劾奏章,氣得想將張溫革職問罪,這會讀了張溫的奏章後卻有些疑惑,問身旁中常侍:“卿等如何看?”

張溫本是宦官推薦,趙忠當即維護:“都知道涼州是個火藥罐子,沒人敢去。故陛下用司空張溫,也是不得已。

論作戰,張溫絕非行家裡手,之前叛軍攻入關中,張溫一反常態,創紀錄令關中各郡招募鄉勇10餘萬人,倚多取美陽之大勝,將叛軍攆出三輔,實在是莫大功績。

10餘萬人啊,此時臣最擔心軍費入不敷出!

之後,張溫只讓使周慎、董卓挑選數萬精銳,率領西征,同時讓大部分鄉勇歸家,大大減少軍費支出以億計!”

張讓亦道:“張溫曾做大司農,理財能力極高,搞後勤實是一把好手。司徒崔烈說放棄涼州,當然不可取,目前張溫能化最少的錢守住隴山,亦是一功。涼州亂軍不過在數萬到十數萬間,待緩過這幾年,以後打回來的機會多得是。”

。。。

盧植得到皇帝對張溫、董卓免於處罰訊息後,對次子盧正長嘆道:“賞不信,罰不明,涼州之亂怕是沒那麼容易平定。”

盧正說:“怪不得劉備兩次拒絕皇甫嵩、張溫徵辟。”

。。。

楊彪與皇甫嵩則對坐說:“陛下又用無能之人,不知道何時才能啟用公為將!”

皇甫嵩木然良久,一杯接著一杯酒吞下去,直喝了十盞。

楊彪急忙拉住:“兄長保重身體罷。”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