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給自己也順便煮了一碗,就現在臨近中午這個點,她也餓了,不吃東西不行。
吃東西的整個過程也是安安靜靜的,明月很餓,但她吃得很慢,胃口不好,提心吊膽的。
“吃不下?”
“沒有。”明月不承認。
“吃不下就做點事兒。”
明月以為他要幹什麼呢,讓她念詩。
別看吳有匪以前不用手機,現在用起來也特別的順手,只看見他的手指頭在手機螢幕上跳舞,然後遞給明月手機。
“念念《致橡樹》”
明月清了清嗓子,開始念起來,普通話還算標準,第一次看見這個詩。
這場面,一個人吃麵,一個人念詩。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__
第一句明月有點哽,她愛他?他愛她?喜歡肯定是有的,她很喜歡他,愛的話,境界還不夠吧,不然她怎麼昨天就不給他打一個電話呢?
因為受寵,所以人呀,自己理所當然的就把自己變得更加驕傲,享受著別人的付出,膩在裡面,卻不去想想別人的感受,一切都是相互的。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茵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明月念著,她打量吳有匪,上輩子她一定是做了很多很多好事,才讓她遇上了這麼一個人,自己喜歡,而又值得自己喜歡的這麼一個人。
他才是那朵在懸崖上的雪蓮花,給人一種遠觀褻玩都不能的感覺,這麼一朵花來了人間,停留在她這裡。
唸完了,吳有匪的面也吃完了。
“唸的時候為什麼不深情一點,難道說聽的物件是我,所以你無所謂。”
敷衍了事。
“我再念一遍?”給一個機會,她也許會念得很好。
“那就唸一下最後一段吧。”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唸完。
“明月你愛我嗎?”
愛嗎?兩個人從來沒有討論過這個問題。
不愛嗎?可明月覺得自己一定離不開這個人,就像花兒離不開水,會枯萎,會死的。
“你一定不愛,不然怎麼對著我念這個,就真的讓我想到的是如果呢,如果愛……”
“不是的。”明月否認。
“如果昨天晚上你出點事,……”
兩個人心照不宣,都能明白吳有匪口裡的出點事是什麼意思,他沒有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