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馬鞭,抬頭看向鏡朝方向,殷暖歸心似箭。
自那日太后氣急迴轉之後,敏銳些的大臣已隱約看出朝堂暗潮湧動。而與下邊人心惶惶不同,皇帝端坐龍椅,對近日情勢並無多大意外,不過有些事情,確實是再等不及了。
太后或許沒有謀朝串位的想法,但是為了留住權勢,手卻也伸得太長了些。
一下朝還未出宮門就被一個不打眼的小宮奴留住,宋兆直到站在御書房,看見那個立在屏風後的身影時,都還覺得有些玄乎。
“臣宋兆參見陛下!”
“宋侍郎不必多禮!”皇帝回過身來,賜了座,便直接開口,“不知宋侍郎對如今朝堂、恰舜情勢如何看待?”
宋兆不知道皇帝突然問起何意,想了想,直接濾過前一個問題,恭敬回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恰舜戰事或不會起。”
“哦?緣何因由?”
“回稟陛下!”宋兆道,“恰舜國王昏庸,國力已大不如前。而近日更聽聞恰舜國王染了重病,三位王子內鬥尚且不及,出兵我朝應是分身乏術。”
皇帝道:“既照你的意思,那麼恰舜近幾年蠢蠢欲動甚至偶爾幾次擾我邊境國民是為何?”
“回稟陛下,臣聽聞恰舜二王子母妃深得恰舜國王寵幸,這二王子是極為弒殺之人,多年來也是此人一直致力於挑起兩國爭端。”
皇帝又問道:“既然如此,若是國王薨,此人得握大權,兩國爭端不是必起?”
宋兆道:“然此人有勇無謀,不得民心。恰舜真正具有大統之才的,乃是大王子尹琮是也。此人之前顧忌國王寵妃以及二王子勢力,面上平庸碌碌,實在暗中培植勢力,若臣猜測無差,恰舜朝中表面上順從二王子者,大半亦歸大王子。”
皇帝倒吸口氣,“既然你敢說出來,想來已不是猜測這麼簡單。如此重要訊息,之前怎能知情不報?”
“回稟陛下,陛下傳召之前,臣已準備請求拜見!”
皇帝想起先前宮奴回報確實說過此人下朝之後特地暗中留步,想來未曾道假。
“身居廟堂,盡知天下,你確是大才,看來他的眼光的確不錯。”
宋兆拜道:“陛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何必自謙。”皇帝突然又道,“朕且問你,你既然因他緣故入了廟堂、身居高位,可算誰的人才?”
宋兆聞言,慌忙起身跪下,附身說道,“回稟陛下,臣是陛下的臣。”
“當真?”
“回稟陛下,臣不敢欺瞞。”宋兆道,“臣一朝在朝,便是陛下的臣,此乃臣肺腑之言,也是……五阿弟的意思。”
喜歡貴婢請大家收藏:()貴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