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李太后理所當然的提議,皇帝眉頭緊皺,“母后!”
“怎麼,皇帝可是有什麼看法?”
“不是。”皇帝搖了搖頭,方才緩緩說道,“朕對於母后的提議並無其他意見,只不過此事恐怕要讓母后失望了。”
“怎麼?”太后有些驚訝,抬頭問道,“皇帝可是有其它打算?”
“母后請看。”皇帝把方才放下的卷冊遞給太后,道,“這幾年我朝雖與恰舜的關係僵硬了些,但還不到非戰不可的地步。或許其他可能也未可知,而這是朕方才接到的來自恰舜的書信,說明兩國關係確實為道兵戎相交的地步。”
太后大為驚訝,有些激動的接過來。然看完之後面上雖然有著失望,但是很快就恢復過來,甚至還帶著幾分笑意,看著皇帝道,“和親是嗎?恰舜這個要求倒是提得正巧,這是算著咱們鏡朝的公主回來了呢。”
皇帝心裡咯噔一下,太后這是什麼意思?
“母后多慮了,這只是恰舜方面的意思,朕還沒同意,也沒打算同意。”
“皇帝這說的什麼話。”李太后道,“能以如此和平的方式解決與恰舜的爭端,還給百姓一個天下太平,豈非天大的喜事?難道皇帝還想開戰不成?”
“戰爭一但開始,必定是民不聊生的結局。”皇帝道,“朕自然不作此想法,然我鏡朝乃一泱泱大國,怎能屈服於一個邊境小國,任之予取予求?”
“皇帝此言差矣。”李太后不以為意,勸道,“這怎麼算是屈服?恰舜每年上供可非小數目,這筆金銀對我國民生可是大大的好處。”
“太后不必多勸。”皇帝態度有些強硬,“朕的阿姊流落民間數年,已吃盡無數苦,如今方才回宮,朕怎忍心再讓她顛沛流離?”
“皇帝可不能這般任性”太后看著皇帝的眼裡帶著些許探究,慢慢說道,“東陽公主與陛下並非親生姊弟,如今皇帝願意給她一個封號已是天大的榮幸,此番公主能用一己之身換取一國平安,這可是她的榮幸……”
“母后。”皇帝打斷了她,“在朕心裡,阿姊勝過親生,朕意已決,母后不必多言。”
“皇帝你……”太后氣極,見皇帝絲毫沒有服軟的跡象,怒氣衝衝轉身離去。
殷暖等人此次恰舜之行行程匆匆,翁家家主大為遺憾。只是也知殷暖需要拿藥救人,也挽留不得。
“翁老無需再送。”殷暖抱拳道,“他年若有機會,僕自當前來拜會。”
翁家家主一直把人送到邊界,見確實不好再往前,方才滿心遺憾的駐足,而後揮退家人,獨自上前對殷暖道:
“殷郎君德才兼具,以信而立,是可以長久結交的人,老朽也不妨給你交個底,鄙國大王子尹琮有明君之才,兩國交戰或不成立,甚至往後交好亦是可能的。”
而只要兩國交好,貿易便不可能斷。而鏡朝富饒,翁家若想開拓鏡朝商路,依翁家家主多年看人的經驗,殷暖便是最好的人選。
殷暖確實也感激他的直言,翁家主幾句言語,已道明翁家歸向,若最後大王子真能握得大權,依翁家財力,或可稱為恰舜國商。確有長久結盟的必要。
而這個資訊或許對現在的殷暖無甚益處,但對翁家目前的形勢而言的確是至關重要,畢竟恰舜朝堂形勢現在並未明朗。
殷暖鄭重回道:“僕謝過翁老直言相告,若真有兩國貿易繁榮之日,僕與殷家,望有榮幸再與翁老把酒言歡。”
殷暖在商道上向來以誠信為立,翁老得了他的承諾,心滿意足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