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也就是說說而已,先不說自家老爹所受到的教育跟老和尚完全不搭嘎,就說當初的老和尚也不是個悶葫蘆啊。
“朱銘。”上了馬車,朱瞻垶開始吩咐起了朱銘。
“讓人去上新河那邊說一聲,另外再派兩個騰驤衛,一個跟老和尚這邊對接,另一個跟戶部和工部對接,讓水泥也投入到災區的重建當中去。”
“是!”朱銘領命,緩緩地退後了幾步,開始跟騰驤衛交待了起來。
水泥是個好東西,雖然因為運輸以及原料的問題導致大規模的修路並不現實,但也是有用武之地的。
當然是在建造方面,別的方面水泥也不行。
以往水泥派不上用場是因為大明現階段的建築基本都已經定襄,而那些用木材或者是黃泥石塊建成的房屋又不能用水泥來修繕,自然就沒太大用處了。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這次浙江遭受的是水患,而且加上海水倒灌以及大風造成的海浪,絕大部分的房屋都是直接被沖毀了,想要徹底落實賑災那就得重建。
既然是重建,那水泥不僅派上用場了,還是最佳的選擇。
用水泥來建造房屋不僅強度更好、修繕更方便,速度上也能提升不少,而且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圖。
當然了,給災區重建是無利可圖的,那是朝廷的責任,不然的話人家百姓每年繳納的稅款豈不是餵了狗了?
這次災後重建工作是給水泥打響名聲的一個轉折點,以後水泥勢必會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到時候才是真正的有利可圖。
不過這種事情就不需要朱瞻垶去操心了。
賑災工作朝廷已經是非常熟悉了,畢竟大明建國也已經四十多年了,大大小小的災害遇到的可能不是特別多,但也絕對不會少了,而且是一半王朝所不能及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畢竟,小冰河期的影響已經初步顯現了。
水泥是有成品的,賑災工作也有經驗,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還得朱瞻垶出面的話那大明就不用搞了,養了一群酒囊飯袋還搞個屁搞?
很難得的,朱瞻垶安生了一段時間。
其實倒也不是他想安生,實在是因為沒有辦法。
現在大明基本上是已經步入正軌了,韃靼和瓦剌這些外敵相繼被解決,交趾的內亂也被平復,眼下能讓朱瞻垶放在眼裡的,而且還是極有可能跟打仗相關的也就一個倭國了。
但倭國還不能動,最起碼現在不能。
本來朱瞻垶是想著在今年徹底解決瓦剌的問題,因為這算是一個障礙,只要瓦剌還在大明就不太敢全力去搞倭國,只有把瓦剌的問題解決了才行。
然後就是王景弘了。
打一場戰爭的消耗是很大的,哪怕大明這兩年回血不少,但朱瞻垶的北巡因為朱棣太過於重視朱瞻垶的安全,導致隨行人數過多,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消耗,更別說後來還跟瓦剌打起來了。
這麼一來,大明原本好不容易藉著處理貪官奸商,以及透過羊毛和山貨等等很多渠道回的血一口又吐了個差不多。
這其實原本就在朱瞻垶的預料之中,因為他本身就是想著先打瓦剌再打倭國,這中間雖然會停一段時間讓大明恢復恢復,但肯定不會太長。
但是問題在於,現在失態的發展脫出了他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