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質上,夏原吉還是那個戶部尚書夏老摳,想在他手裡拿到錢那是得有合適的理由的,沒有理由別說銀子了,一枚銅板都別想著拿走。
但對於朱瞻垶這次的理由他卻猶豫了。
是朱瞻垶的理由不夠充足?並不是,朱瞻垶給出的理由算是很充足的了,畢竟這種事情也算是為民造福的事情了,可真要細細追究,這理由又不是那麼的充足。
戶部是什麼地方?是掌管整個大明朝錢糧的地方,倒不是說因為這個戶部就不會管這種事情了,只要是官方的所作所為,只要是和錢糧相關的事情都歸戶部管。
但問題在於,這件事只是惠及少數人,甚至是極少數人。
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規模。
只要朱瞻垶這個皇太孫開這個頭了,那這件事就要惠及到所有的英烈遺霜,最起碼是大明建國之後的都要覆蓋到,甚至還要追朔到太祖高皇帝起義反元時的那些人。
一來是這個人數太過龐大,朝廷不一定能夠負擔得起,畢竟這可是出錢做生意,而不是發放一筆撫卹就完事兒了的大事兒。
二來則是因為夏原吉認為朱瞻垶這事兒做不好。
他不是懷疑朱瞻垶這個皇太孫的名頭會不會有用,也不是在懷疑朱瞻垶的能力,甚至恰恰相反,他很相信朱瞻垶能夠完成這件事,但這也就不代表著夏原吉就能夠認同這件事。
這大明朝上下的英烈遺霜不說遍佈全國也得是大半個大明,想要惠及這些人,那豈不是要把這所謂的酒樓開遍大明?亦或者是出錢出力把這些人給接過來?
這要是真這麼幹,那得多少錢?
一百萬兩?都濺不起個水花的!
“殿下,並非是微臣推脫,也不是微臣有意阻撓……”思及至此,夏原吉還是決定開口跟朱瞻垶掰扯掰扯。
退讓?不可能的!他夏原吉是誰?朱棣都沒在怕過的!
“殿下,您想要做的事情沒什麼問題,不僅沒問題還可以說是為國為民穩定大明天下的大好事,但您既然已經做出了這個決定,那想必就應該知道這件事的難度。”
“先不說遍及大明的英烈遺霜您要怎麼去照顧到,就說這一百萬兩真的夠嗎?”
“一百萬兩肯定是不夠的,但我也沒想著全都讓國庫負擔。”朱瞻垶知道夏原吉的脾氣,知道今天不說清楚是拿不到錢了。
“我方才就與你說過,這一百萬兩隻不過是用來起步的而已,後續經營所賺的錢會抽出一部分來慢慢的歸還國庫,直至還完。”
“然後,正如你所說的,英烈遺霜遍佈大明,不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她們都聚集起來,也不可能就確保這酒樓的盈利能夠惠及每一個英烈遺霜。”
“所以這是一件長久的事情,這件事會一直有人做,直至讓我大明所有的英烈遺霜都有所保障。”
朱瞻垶說的情真意切,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
和上次太廟獻俘不一樣,這一次被送入英烈祠的將士可以說完全是因為他朱瞻垶而死。
雖然戰爭傷亡是難免的,這次朱瞻垶也可以說是打了個打勝仗,但想明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此之外,那一個個的骨灰罐讓朱瞻垶聯想到了前世。
前世他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也從網上看到很多烈屬以及消防員的家屬過的並不好,最起碼沒有得到世人認為他們應該得到的待遇。
正如夏原吉所說,這件事情太大了,可能究其一生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朱瞻垶也沒想著直接一步完成。
對於那些家庭來說,能多一點就是一點,總歸是能讓她們輕鬆一些的。
而且相較於後世,這個時代的女人要更慘一些。
因為理學的緣故,貞節牌坊這個本是用來褒獎女子恪守婦道的榮譽變成了硬性規定,這就讓很多的女子在喪夫之後不得不一個人生活,甚至是還要拉扯孩子以及照顧年邁的公婆。
朱瞻垶覺得這很不合理,但他是皇太孫,有些話恰恰是他不能說的。
因此,朱瞻垶就想著既然是不能說,那就不如做點兒什麼。
“殿下說得在理。”夏原吉想了想,認為朱瞻垶的計劃算是比較完備了,該想到的都想到了,但這不是他同意的理由。
“微臣很贊成殿下這麼做,也願意支援,但殿下您也知道,微臣是戶部尚書,一百萬兩不是小數字,需要得到陛下的同意。”
……
朱瞻垶無奈的拍了拍腦門兒,然後轉身離去了。
他本想著這件事兒是好事兒,只要把道理都說開了就沒有什麼阻礙了,因此就想著先來找夏原吉直接批錢,然後讓騰驤衛開始著手準備,最後自己再去找老爺子彙報。
畢竟,他每天早晚都是要去給老爺子請安的,這樣能省事兒一些。
但沒成想,他想到了幾乎所有的問題,卻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夏原吉的驢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