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這些日子手忙腳『亂』。
他終於知道為什麼當時他封展昭之時只是得了撓癢癢似的反抗了,那是因為朝堂眾人都在等今天呢。他們這是在等著趙禎自己挖坑給自己跳咧。
諸多的煩心事, 加上臣子的不配合, 使得他迫切得希望能夠聽到一個好訊息。這個好訊息是夏安然帶來的。有時候趙禎當真覺得小堂弟一定是福星, 起碼是他的小福星,自打遇到小堂弟之後他的運氣便一路直轉而上, 之前司天監便有奏報說輔星耀天, 嘿嘿嘿, 一定就是小堂弟啦!
夏安然並不知曉趙禎的想法,他這些日子在工部忙的腳打後腦勺。
前些日子成功煉出的焦炭成為了後一次冶煉的燃料, 配上一座用耐火磚所製造出的爐窯,不計成本的燃燒方法一舉將溫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溫度。
並且此次並非瞬時溫度,而在此溫度上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就是說理論上還有再提溫的空間。
夏安然之前就好奇在沒有溫度計的大宋朝要如何估量出火焰東西的溫度,原來機智的工匠們使用的方法是用各種釉彩染在一些瓷泥上, 並且將其均勻的放置在窯爐內的各地, 根據釉彩的顏『色』變化來判斷出此處的溫度。同時將煙囪口的火焰顏『色』作為輔助判斷, 基本可以將火焰的溫度猜的□□成。
當然最為重要的判斷依據還有金屬的融化程度。
這次燃燒,作為試驗品被放置在舀入窯爐內的銅器和鐵器中,銅器已完全融化, 取出來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灘銅,而鐵器亦是有了滴蠟的狀態。
也就是說,這個鐵器中有一部分雜質含量比較高的部分已經達到了它的熔點, 一般來說鑄鐵使用的多為生鐵, 而如今作為實驗的鐵農具雖說也算鑄鐵, 但是也經過鍛打,其中必然有部分屬於熟鐵,乃至於鋼。
雖然不能確認其中的含量如何,但是毫無疑問鐵器的熔點要遠遠高於鐵礦石,如今的這一變化給了人們溫度已經快要抵達融鐵點的這一認知以及改進的動力。
既然證實焦炭燃燒所產生的熱量要遠遠高於煤,即便成本很高,但是如果真的能夠達到將鐵融化成鐵水的溫度的話,考慮到其帶來的效益,付出的這些成本完全是可以被接受的。
雖然如今的鋼鐵鑄造在有了『液』壓機的幫忙之下,已經大為省力,但是其本質上還是改變不了製作工藝的毫無進步的事實。
他們採用的依然是已經有千年歷史的灌鋼法和炒鋼法。
不得不說,對於一個技術工種而言,沿用之前將近千年的手段毫無創新本身就是一個恥辱。
為此,在之前他們已經試圖做出改進,而如今,他們感覺自己距離革新正越來越近,距離載入史冊亦是幾步之遙,這一種即將看到曙光的興奮使得匠人們的配合度大幅度提高。
整個工部向夏安然所在的這一邊提供了資源傾斜,當夏安然提出提高通風設施的工作效率,改進鼓風機之時,更是直接動用了工部如今能夠空得出手的所有部門進行聯合研創。
提高火焰溫度的要素,除了更改原料之外,毫無疑問就是氧含量。
在現在的冶煉工藝中,輔助燃燒使用的是純氧,如今當然沒有這樣的條件。
但是依靠爐子本身熱膨脹所引入的氧氣含量以及現如今的鼓風機看來是滿足不了需求。
爐子的改造已經開始進行,事實上這一座完全使用耐熱磚製成的窯爐本身已經進行了一番修正,可以說很難再進行調整。既然從爐子本身下手艱難,那自然要在外面增加配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鼓風裝置概念的國家,早在東漢就已經出現了水排,而到了宋代更是出現並普及了革新產品,即——雙動式活塞風箱,這種風箱在此後的近千年都不曾有革新,甚至在現代的農村都在被使用。
但是這樣的風箱在對於一個巨型窯爐來說遠遠不夠,它的輸氧量並不能滿足窯爐的需求。
但是改進這樣的風箱絕對不是將它等比例放大那麼簡單,原本的風箱可以依靠人力來拉動,但是放大版的又要如何『操』作?
——畜力,這是最為簡單的答案。
模型圖在三日後被做出,但是使用畜力卻被夏安然否決的。
使用畜力當然沒有差錯,但是如果要達到合理的進氧量,需要的畜力非常巨大,這樣龐大的能量消耗無法在每個地區普及。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動物的耐力有限,如果在沒有使用滑輪的情況下,想要輕易得拉動風箱只能使用牛、馬這類高拉力畜類,若是考慮到器具本身重量,以及能量消耗,按照這個大小來算估計還不是一匹、兩匹畜力能夠解決的。
而且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被解決,風箱的原理是手拉讓風自入風口進入,再用推將風從另一個出風口壓出。畜力可以拉,誰來推呢?
難道反方向得再讓畜類將拉桿送回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的低效率真的能夠提高供氧量嗎?
過大的壓縮速度很有可能使得氧氣在還沒有來得及和焦炭表面接觸的時候,便被擠出窯爐內,如此不過是浪費罷了,最後的結果只怕還不如高頻率小量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