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故事到這裡,也只是從“有情人成眷屬”發展成“有情人陰陽相隔”的故事。
但是,因為主角不同,故事的走向並有所不同。
這位女子當年可以作出決定在遊俠並未給與任何許諾和表示的時候,就執著等救命恩人出獄,還一等數年的事,如今就能固執得披上一身戎裝,想要從軍。
“從軍?”聽聞此言,在場的幾個男人都震驚了,宋朝的徵兵使用的是募兵制,也就是以給你工資你給我賣力的方式徵軍。
如此徵兵方法也是從前朝繼承下來,募兵制的好處是招募計程車兵,你情我願,不至於擾『亂』民生。且其本身可以在災年收納流民,有穩定社會的效果。
缺點則是他們的自由度較大。
故而為了保證這些士兵不要擅自離開軍隊以至於軍隊出現動『蕩』,宋朝對於這些士兵是給與養老福利的。在職的軍士拿到的餉銀可以養活一家人,而在他退役之後,可以拿到之前工資的一半。
雖然地位不高,但是在一開始,在宋朝當兵理論上來說,是一箇中高收入人群。
之所以用到理論上來說,是因為伴隨著高收入、高福利的,就是貪汙腐敗。
自古以來,軍隊就是最容易貪汙的地方。
無論是上報空餉,還是搜刮下層兵士的糧錢,在任何一個朝代,但凡監管有所不到位,軍隊就一定會出問題。
那宋朝的監管如何呢?宋朝採用的是以文官掌印武官為副的運轉模式,掌印監軍均為文官,所行之事便不必多說。
當然也不能說全是文官的過錯,武官心有貪婪之心亦是不少,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自澶淵之盟簽訂後已有十數年未起戰事,再鋒利的矛放置十年後,也沒有不生鏽的道理。
加上沒有戰爭意識,安於現狀,就連兵士對於自身的鍛鍊、武器的養護也不再上心。
這便是死於安樂的道理。
而同時,因為宋朝有一種奇異的招兵制度——招安。
這是宋人面對『亂』軍、盜匪、賊子最愛用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我不跟你打,你也不要跟我打,我給你錢,你來做我宋朝的兵士可好?
給吃給住給軍銜還有小錢錢哦!
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大多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招安。
招安的確是買得一時太平,但是也造成了這些兵士一個個都是刺頭。
在沒有強而有力的武官指揮和鎮壓的情況下,這些刺頭在軍營裡的日常和土匪並沒有兩樣,那麼,宋朝有較為強勢的軍官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答案是,沒有。
即便有,也不能久待一地,將走兵留,久而久之使得兵的勢力反而要大於將官。軍營崇尚的依舊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將軍夠強,下頭的人就聽你的,將軍弱了,便給你顏『色』看。
宋朝的輕武態度,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
而是自上而下的所有人,就連武將自己本身都無形中將自己看低了一層。
民間觀念裡,學武不如學文。
哪怕考得了武狀元,也永遠比不得文二甲來的有面子。
而當整個社會都不以你的存在為傲的時候,又哪來的新生力量呢?又哪來的活力呢?
而同時,尾大不掉的『毛』病,亦是深深困擾著宋軍。
大宋朝的軍隊將領對朝廷沒有足夠的信心,而因為派來管住他們的又是文臣,導致結果就是宋朝的軍隊,都多多少少帶有一點被害妄想症。
幾乎每年,北宋的文臣都會提出裁軍的請求。
這是因為,在北宋年間,冗軍情況已經生成,禁軍同邊軍戰鬥力強大,地方的廂兵卻弱到連搬運軍餉都需要別人幫忙,如此強幹弱枝情況也算是北宋獨樹一幟了。
為了控制軍隊的數量提高質量,將裁剪軍隊省下的錢用到這些軍隊需要的地方去,比如開發武器、提高覆甲率等等,這樣的想法是正確也是必然的,但是其中利益鏈巨大,且官方也懼怕當地軍隊譁變,故而不敢輕易舉動。
既然不好輕裁,那便減少招募吧。
所以自從仁宗登基開始到現在,隨著北部局面漸穩,北宋已經很久沒有招過兵了。且退萬步說,就算宋軍今年要招募兵士,也絕對不會收容女『性』來當兵啊。
就算這娘子是能夠穿起盔甲,能夠舞起長槍的女『性』也毫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