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先帝在明明知道趙禎是他親子的情況下,依然表現的如此冷淡,理由,他不說,趙禎也想的出來。
因為在先帝心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劉皇后,而他的存在,無疑就是給先帝和劉皇后添堵,乃至於會成為這二人終身的汙點。
但明知道這樣,這一位糊塗了一輩子的皇帝沒有將過去完完全全得掩埋,還留下了可以供後人尋找證據的蛛絲馬跡,便是他這位親生父親對於兒子的最後溫柔了吧。
趙禎此時的心情十分複雜,尤其是對著一位可能被他鳩佔鵲巢的堂兄弟。
他作為一個搶佔了夏安然身份的兄弟,對夏安然是內疚的。但同時,他對於夏然的忽然橫空出世也多了幾分猶疑,這是出自於一個帝王的敏感度。
夏安然出現的時間實在太過湊巧,容不得他不多想。
終於,年輕的帝王在良久的沉默之後,站起了身,他覺得他有必要去見一下他的養父。
遠在汴京的朝堂翻湧,以及隱隱在醞釀的風雨,並沒有能夠影響到遠在金華的白家人。
白家人正在歡樂得過年氣氛中,在北宋已經有了過年放煙花爆竹的習俗。
當然,因為金華三處臨山,這兒的人們放爆竹還無所謂,但是放煙花的話,為了防止引發山火,就一定要去河邊放。
白家作為金陵的首富,自然也不介意自己掏錢,來讓金華城的人民一起看個熱鬧。
這幾日每到夜間,東陽江兩岸常常坐滿了人群。
大家都在等著晚上的煙花,機智的小販們在河岸擺上了一串攤子,民眾們在觀賞煙花的過程中可以買些暖飲食用,取暖之餘也很有氣氛,若非大家著裝頗為厚實,儼然就像是一場夏日的煙花大會。
今年除了尋常的傳統小吃之外還多了一樣炸物。
以豬肉為底裹麵粉油炸之後再炒制,最後在出鍋之前撒上黑芝麻,這一名為“椒鹽排條”的小吃,半吊錢一份,包在油紙做成的紙袋子裡頭現吃,再用樹葉託了隔熱,邊上還放著調味料,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往裡頭加米醋和梅子醋。
米醋香醇,梅醋酸甜,以醋伴炸物倒也爽口。
但是這而這之中居然出了一個異類,以詭異的姿態混入了兩醋當中。
辣醬油……
這是什麼玩意?
在沒有辣椒之前,華夏人也有了追逐辛的愛好,他們尋找出的替代品一個是花椒,一個說蘿蔔泥,一個是茱萸,但是除了這些還有芥末。
這裡所說的芥末並不是日料裡面的綠『色』芥末,而是使用芥菜的種子磨成泥發酵製成的一種黃『色』芥末,日本的綠『色』芥末則是使用山葵粉末製成,相比之下黃芥末更容易儲存,但是辛味中帶有一絲和茱萸一樣去不掉的苦味,這些是因為這些植物多半是擁有較高的營養成分,為了避免被食草動物啃食,方才不得不分泌出古怪的味道。
這味道在夏安然那看來是難以接受的雜味,但是對於宋人們來說也屬於一種新鮮的嘗試。
這裡所做的辣醬油和現代的辣醬油不同,現代華夏流行的上海辣醬油其實是一種舶來品,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英國黑醋或伍斯特沙司,看名字就知道,這其實也是醋的一類。
而這個辣醬油就是完完全全的醬油辣啦,是夏安然拿蘿蔔泥和芥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拿老抽衝調的,為了有去腥的效果,料汁在熬製的時候加了點橘子皮,味道清新自然。
他的目的是為了透過各種複合調味料推廣豬肉。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三種料汁倒是難倒了金華人士。
按照金華人的慣有口味,他們初時有志一同得選擇了梅醋,酸甜可口,但也有少部分人選擇的米醋,更有愛好獵奇之人則試了辣醬油。
熱騰騰的椒鹽排條一份的分量可供一家三口墊肚子,因為是公開以小吃名義販售,所以椒鹽排條都是稱重的,一人食用可以購買大塊的,家裡人多則可以要求小塊肉,重量一樣也談不上誰吃虧,這也是香酥雞的成熟販賣模式。
但是問題是,醬汁,只有撒一次的份。
而且『液』體流動不可控,哪怕將之分成三塊撒料最後也會混合到一起去,味道便變了,如果撒料太多還會使得底層的排條在還沒有吃到的時候先被泡軟,以至於蘸料過多,滿口酸澀,奪了排條的肉香,此為本末倒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故而唯一的辦法看起來只有——買三份。
金華人們頓時就被難倒了,固然也有一些交好的家庭買了不同的味道換著吃,但也有獨自前來的呀,一人買三份又著實太過浪費,無奈之下,便有人在購買之時便說好大家各買一份,互相拼著吃,倒也無形間促進了金華人們之間的關係。
夏安然本人沒看著攤子,他正愉快得在各個小吃攤間買當地的小零食吃,還請麵人師傅捏了個多多鸚的模樣捏在手裡,乍一眼看過去就和無憂無慮的公子哥似的。
但是實際上他一直伸著耳朵在聽眾人對於椒鹽排條的觀感。